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部署和绘制路线图意义,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里程碑和政治宣言书意义。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组织工作做保证。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全会部署和“十四五”发展要求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以组织工作的高质量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高质量抓好思想建设,才能有效发挥党的科学理论的实践伟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学轨道上向前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革命和执政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建议》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为党的思想建设明确了任务。贯彻落实全会这一要求,就是要提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量,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和第一课,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第一议题和常设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和重点内容,组织分层分类制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计划,对全市市管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指导各级党组织跟进做好科级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的轮训,推动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改进方式学、深入思考学,提高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学懂弄通做实,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按照全会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制定好本地、本单位、本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转化为落实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措施。
二、着力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基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推动“十四五”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必须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夯实“最后一公里”的组织基础。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紧紧牵住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一要抓实带头人队伍建设。结合乡镇和村(社区)“两委”换届,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全员轮训新一届乡镇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引导和激励他们当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市域治理的排头兵。二要抓实党组织有形覆盖。在城市持续推进“四优四提”行动,建立完善“党委统筹、上下贯通、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使党的基层组织在市域更加优化严密起来,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各个群体。三要抓实党组织有效覆盖。创新各领域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强化园区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网格化推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加强互联网企业、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新兴业态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集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着力建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我们要紧扣事业发展需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一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 2021 年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力培养选拔政治过硬、具备领导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干部,推动正确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干事创业导向更加突出。坚持把政治关作为首关、定性之关,把能否做到“两个维护”作为衡量干部的核心标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坚持人事相宜,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侧”着眼,从干部选拔使用的“供给侧”发力,为事业选人、为事业用人,大力选拔使用敢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勇于化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善于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难题的“猛将”“闯将”“干将”。统筹全市干部资源,着力选拔金融、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大数据等方面专业性强、急需紧缺的干部到专业部门、经济园区,通过推荐提拔一批、晋升晋级一批、调整交流一批、能上能下一批,不断盘活干部资源,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二要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按照中组部《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市管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办法,对照新发展理念,精准设置干部考核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挥棒”作用。三要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的 6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盯干部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项,聚焦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现代金融、装备制造等,分层分类分批开展 “靶向性”“实战化”专业能力训练,指导各相关部门加强主管领域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抓改革、促发展、善治理的能力。
四、着力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源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在人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围绕深化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拓展各方面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开展人才政策大盘点,对近年来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修订、补充、完善,着力推动人才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施策、系统施策转变。二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发挥组织、人才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发挥部门、行业、企业在用才引才方面主体作用,持续深化京银、苏银、东西部合作等机制,健全以产业招揽人才、以项目对接人才、以成果转化衡量人才的有效机制,培育引进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方式,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探索公务员聘任制、完善“假日专”“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创新技术入股、有偿咨询、聘请顾问、技术合作(开发)等形式,让各类人才竞相发挥作用。建立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向用人主体放权,推动重点领域人才能进能出、岗位能高能低、待遇能升能降。完善以实绩论人才的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改进人才考核评价方式,强调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人才,充分调动和激发各领域专业人才积极性。三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平台建设。围绕市委谋划确定的十大主导产业引育人才,认真梳理互联网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葡萄酒等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摸清经济转型缺什么、企业升级差什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什么,绘制各领域、各行业、各层次人才需求地图,有的放矢引才聚才。优化高精尖缺人才引领、“人才小高地”建设、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等人才培养平台,鼓励引导有规模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有实力的机构设立产业研究院,通过科研和应用平台培养更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土人才。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坚持分类推进人才服务保障,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群体,加强供需对接服务,通过实施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推进高端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构建“互联网+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推动人才服务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规范,通过优势人才服务创建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使银川成为吸纳各类人才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