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进入银川党史门户网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论坛

        贺兰县坚持党建引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1-04-21 17: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近年来,贺兰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拿出硬招实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五年增长15%以上,2020年总量突破2700万元,全县6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20万元~40万元的村占到70%,收入超50万元的村24个,超100万元的村5个。尤为可喜的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推动了贺兰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一村一业、一村多业、多村一业”多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态势。尤为点赞的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强村与富民、发展与服务的“双赢”,村级党组织从“手中无米、说话没人听”到“有钱办事、挺起腰杆”的转变,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显着增强,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显着提升。

        一、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

        虽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类型、经营模式、规模效益均有所差异,所取得成就各有不同,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引领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贺兰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的联抓联管机制。比如针对认识不足、责任不实问题,县委主导强力推动,提出县乡村“三级书记”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村和联席会议制度,纳入“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硬指标,通过季度督查,全年算账,让各级党组织把责任扛起来、思想统起来、激情燃起来。比如针对规划滞后、资源分散问题,建立县委领导、部门联动、乡镇主抓、村级落实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资源、信息等要素,把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项目统筹整合,撬动社会资本4670万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如针对思路不活、眼界不宽问题,分批组织54个村书记到北京、湖南、贵州、陕西等地观摩学习乡村振兴示范村、集体经济典型村、实体产业样板村,现场看、实际比、亲身悟。调研中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贺兰无论是县委领导,还是乡镇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度很高、信心很足、氛围很浓。大家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是一项经济工作,但更是一项政治工作,虽然有压力,但更是一种责任,大家主动谋划产业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二三产融合之路的思路活、方法多、措施实。

        第二,发挥组织优势,抱团聚力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牢牢抓住建强村级党组织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一核多元”组织优势。贺兰县围绕如何建强村级党组织,一方面,聚焦班子软、支部弱、党员散的问题,结合历次主题教育,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比如习岗镇沙渠村,2017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县委派驻工作组,安排县级领导挂点、下派第一书记全面整顿,在新的“两委”班子带领下,沙渠村发生质的变化,从“零星村”到二星级党组织,村级集体经济从负债累累到资产过百万。另一方面,将各类新型社会组织的“多元”力量动员起来,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全县组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推广等功能党小组126个,36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8个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143个,引领带动1.28万户群众增收致富。发挥组织主导优势,实行多元化经营。推广“支部+合作社+产业”模式,金贵镇金贵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大力发展饲草、蔬菜产业,统一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群众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1.6万元,2019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推广“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全县30%的村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集体有收入、企业有发展、农民得实惠。推广“支部+支部+企业”模式,探索村村合作、以强带弱机制,习岗镇整合5个村项目资金,与德林果蔬合作社合作经营,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也让更多群众掌握了农业生产新技术。

        第三,选好“领头雁”,激活造血功能。选人用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有一个好班子,更要选好一个“领头雁”,贺兰县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计划。选能人。注重从创业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好“领头雁”,把更多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重要岗位。全县43名产业型、致富型、市场型能人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占到53.6%,村“两委”成员中 “双带型”能人占到82%。2019年以来,全县培育277名致富带头人,38名发展成党员,29名培养成村干部。比如“孝子书记”马瑞宁就是一个能人,立岗镇通义村曾是令人头疼的“空壳村”“上访村”,该镇党委书记“三顾茅庐”请英才,马瑞宁走马上任后风风火火跑市场、引企业、兴办产业,建起了村级养老院,建成了生态观光园,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2019年开业仅三个月,接待游客2万人,收入44万元。培养人。鼓励村干部学历再教育,对获得学历教育证书的村干部,报销75%~80%的学费,补助500元交通费。全县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占到60%。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64名后备干部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比例达91%。比如“牛人书记”张立,从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一步一步走上书记岗位,利用当地资源禀赋,让常信乡四十里店村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抢先一步,2019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持50万元。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十里店稻鱼空间生态观光园,点赞称好。激励人。建立农村服务型党组织“晋位升级”动态管理机制,把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组织评星定级重要内容。落实村干部基本补贴、意外保险、生活保障、离任补贴保障,实行人口户数、星级等级、职务层级差异化工资补助,全县村干部平均补贴4万元,四星级党组织村干部最高补贴6.2万元,基本工资待遇高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2.5倍。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增量奖励办法》,每年评选集体经济总量、增量、脱壳村,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党组织和支部书记,让村“两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有目标定向、有组织指引、有政策支撑。

        第四,完善机制体制,补齐发展短板。只有建立运行良好、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才能管长远、保根本。这方面,贺兰县在全面把握中央、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部署要求上,主动对标对本,及时查漏补缺,加快建章立制。一方面,科学谋划,统筹推动,一体推进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贺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配套制定项目管理、农业保险、担保基金、工作联席、奖励激励5个文件,形成了“1+5”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建立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考核范围;建立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协同参与的工作联席和评估验收责任体系,逐层降低市场风险;建立项目监管机制,明确项目申报审批、建设验收、运营监督事项,确保资金安全和高效利用,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每个村可申请100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担保基金贷款。另一方面,瞄准问题,靶向施策,补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短板,运用“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把村级资产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村级资产资源资金运作公开透明;积极开展村级财务抽查审计,对离任村干部在任期间财务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全面审计,规范权力运行。

        第五,共享发展红利,提升基层“获得感”。贺兰县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了“两个反哺”共享。一方面,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既让群众参与、更让群众分享,既让资源保值增值、更让群众分配“大头”。长期困扰群众的灌溉不畅、道路不通、出行困难的烦心事和操心事得到了有效化解。据统计,2016年以来贺兰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40%投入村级公共建设,撬动了各类项目和社会资金1.2亿元,用于农沟清淤、村庄道路修整、农田水利建设、整治村庄巷道等事业,极大改善了村级公共基础服务水平,全县涉农信访事件较2018年前下降50.5%。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集中开展危房拆迁、旧房改造、环境保护,还是清理杂草垃圾、保护路边植树,不靠各级财政,完全依赖集体经济自身保障能力。据统计,2019年以来64个村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投入457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民生公益事业发展,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险、慰问困难党员群众、资助困难大学生、为群众购买意外伤害人身保险等等,翻开64个村集体经济的支持事项,每个村都详细记录着集体经济反哺民生公益事业的“幸福账本”,每一笔支出、每一个项目都温暖着群众的心窝。另一方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也反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14个村获得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8个村获得银川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马瑞宁、张立等25名村书记获得自治区、银川市表彰奖励,全县三星级以上村级党组织30个。特别在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贺兰县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担当作为,也是目前银川市唯一没有发生疫情传播的县(区)。

        二、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与关键环节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2018、2019、2020年中央1号文件均指出,要发挥村级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关键引领作用,包含着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领导、组织、引导、服务、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核心。无论与组工干部,还是乡村干部走访交流,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普遍共识,但是如何定位职责、发挥作用,有的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市场行为,各级党委和基层组织尽量少干预;有的认为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乡村两级党组织的事,组织部门做好宏观指导就可以。我们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党建引领、高位推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保证。党建引领不是什么都管,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发挥统筹、统领、统一作用。

        第二,健全领导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凝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体合力。一是突出目标抓规划引领。出台《全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定目标、定任务、定路径。推动县、乡、村逐级编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和方案,构建县乡有方案、上下贯通、协同推进格局。二是突出实绩抓责任考核。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县、乡、村“书记工程”,纳入乡镇党委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必述内容和常委点评重要内容。三是突出示范抓现场推进。每年召开1次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一年一定进度,一年选树一批典型,定标引路大力推动。

        第三,建强战斗堡垒,发挥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一是大力选育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队伍。把村支部书记队伍纳入全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注重从外出经商人员、创业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把田秀才、土专家、产业带头人等 “能人”纳入人才资源库,统一建档、动态管理,将符合任职条件的放到村“两委”岗位锻炼培养。二是探索以村党组织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精心打造“党组织+”运行模式,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以企业、产业协会、合作社、农户为依托,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上联行业、下联农户的工作格局。三是努力构建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蛋糕”。

        第四,强化问题导向,完善机制体制,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一是健全完善政策制度。认真落实自治区《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建议组织部统筹协调,国土、发改、财政、扶贫、金融等部门负责,配套出台土地保障、征拆补偿、项目扶持、金融扶持等方面优惠政策,这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心声期盼。二是全面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强化村级财务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定期对集体经济账目开展检查审核。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绩与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招录考试挂钩,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成员。对农村工作摸索和创新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应与违规违纪相区别,允许改革失误,不能抱残守缺。

        (执笔人:徐晓庆 秦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