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依申请公开:申请 查询

        银川市积极应对黄河流域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1-12-20 10:03

        黄河流域横跨中国西部、中部、东部的9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1个地级行政区域,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生态地位突出,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区域,培育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中国平衡南北方发展、协调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各省(区)之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区域分工协调协作意识差,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沿黄9省(区)充分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银川市为宁夏省会城市实际,浅析黄河流域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下。

        一、沿黄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总体呈现“下(游)强上(游)弱”的格局,2020年,黄河流域内9个省(区)生产总值为25.39万亿元,其中,黄河流域中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地区生产总值在黄河流域9省(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50%,除四川以外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黄河上游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在黄河流域9省(区)生产总值中仅占13.11%。2020年,宁夏GDP总量3920.5亿元,仅占黄河流域9省(区)生产总值的1.54%。从沿黄省会城市看郑州、西安、济南、青岛4个城市处于经济指标第一阵营,银川市GDP仅高于西宁市1372.98亿元),经济实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从银川内部看,各县区(市)发展财政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市政设施、交通规划等参差不齐,2021年上半年,兴庆区290.52亿元)、灵武市284.74亿元)GDP之和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5.6%,两区(市)GDP分别是永宁县51.51亿元)5.64倍、5.52倍。

        产业结构倚能倚重。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煤炭、化工、冶炼等传统企业存量大。产业结构整体偏重,特别是以宁东、鄂尔多斯、榆林形成国家能源“金三角”,能源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4,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调出、电力外送、煤炭深加工转化区域,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压力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着眼银川市产业现状,当前,银川市产业结构长期倚重倚能,2021年1-6月,全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5大传统行业增加值总计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77.0%。

        (三)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当前,沿黄各省(区)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扎堆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当前,银川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加工建成全球最大的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半导体大硅片、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生产基地。

        (四)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与长江流域各省(区、市)相比,黄河流域各省(区)科技创新力度差距仍然较大,流域内领航企业少、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推进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明显。2020年,银川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下同)经费支出31.6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61%,比全国低0.79个百分点,属于靠后水平。全市2020年开展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130家,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34.9%,另外65.1%的规上工业企业没有研发活动。

        (五)民生发展不平衡。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医疗卫生设施不足,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能力不强,重要商品和物资储备规模、品种、布局亟需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银川市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均等化程度偏低,特别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上学难、看病难,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

        二、对策建议

        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沿黄各省(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凸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重在立足不同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协调联动发展,避免同质化、无序化竞争,共同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性,共促高质量发展。立足银川市现状提出下一步措施如下:

        (一)增强经济联动,促进产业发展高质量。立足银川市经济发展现状,紧盯国家“产业基础再造”“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一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持续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聚焦“三新”产业培育壮大工业集群。提质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高效节水农业,积极发展酿酒葡萄、长枣等特色优质种植业,稳步发展“牛羊鸡鱼”等现代养殖业加快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速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生命健康、生物技术、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推动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加快绿色转型。按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新要求,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主的全产业链项目。严格落实双控”“双碳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进整县(区)和重点用能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

        (二)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聚焦打造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样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市场模式创新。二是营造创新环境。着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协同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围绕黄河生态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布局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凤城引凤人才计划,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创新团队三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与成果转化。搭建“四院一中心”产学研平台,组织实施葡萄、枸杞高值化产品开发等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重点领域领军型创新企业,积极研究开发农业优良品种、葡萄种植及酿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三)加强民生保障,促进发展高质量。“四大提升”行动为依托,启动实施“七项惠民工程”,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工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行动新建一批就业创业基地、扶贫车间、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促进就业稳定增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落实“技能中国行动”工作部署,大力培养技能人才,着力开展“三新”等产业职工技能培训,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三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国家区域中心,建立区域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实现银川与全国跨区域双向转诊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加快完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一老一小幸福养育工程健全未成年儿童救助、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科学推进中小学布局,加快教育合作发展,强黄河流域高等教育跨区域合作,联合推进学科建设

        (四)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五权改革”持续挖掘发展潜力,推进用水户入场交易、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排污权交易、山林地三权分置、碳排放配额交易等改革任务取得重要成果;以“联防联控”为重点,探索与黄河流域建立完善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生态补偿制度,共同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命运共同体;“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为措施,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示范引领北部绿色发展区建设,着力守护好贺兰山、黄河生态屏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银川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主动对接融入几字型”“十字型黄河流域现代交通网络,推进河东机场改扩建四期包银高铁、银百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畅通东向南向出海、西向北向出境通道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加密和开辟国内国际空中快线,创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三是强化区域创新协作。优化东西部和京银、苏银协同合作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和人才共享机制,探索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发展基金。探索协同建立黄河流域九省(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设立银川分中心。四是强化产业协作。推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宁东基地互补发展、与农垦集团协同发展。加强银川经开区、高新区、苏银产业园等与石嘴山经开区、高新区、淄山工业园等园区和杉杉能源等重点企业互济合作,共促协调联动发展。系统增强与黄河“几”字弯区域城市对接协作,错位布局上下游企业,探索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合力推动形成沿黄流域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空间格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主办: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951-6888620 备案号:宁ICP备16001469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03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6401000014   本站点兼容IE 8.0以上或Chrome最新浏览器,如您的页面显示不正常,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