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扩大内需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关键核心是畅通内外循环、全面促进消费以及拓展投资空间。我市紧紧围绕“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工作部署,制定实施系列促消费工作措施,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无人配送、在线教育等新模式不断涌现,2020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4.0%;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落实项目责任制和首席服务官制,组织实施了隆基光伏年产15GW单晶硅棒和15GW硅片、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结束了连续27个月的下滑态势;不断发展开放型经济,闽宁、京银、苏银、央地合作协同推进,获批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跨入千万量级大型机场行列,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全球(银川)智慧城市峰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赛事。
尽管我市开展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成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消费市场制约因素依然较多。一方面,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实体企业形成有力冲击,实体企业劳动力、租金、能耗、融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全市消费升级类商品占比小,支撑弱,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受疫情影响,2020全市限额以上统计库的企业净减少达33家,消费后续增长动力受限。二是项目总体谋划储备质量不高。从总量上看,全市今年共谋划储备各类项目993个,年度计划投资862亿元,目前仍不足以支撑投资实现增长。从储备结构看,产业发展类项目数量及总投资额仅占总储备数量、总投资额的15%和26.5%,生态环保类及农林水利类项目也仅占总储备数量、总投资额的20.5%和9.1%,距离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对内对外开放仍是短板。我市交通物流网与周边城市、东部发达省市存在差异,物流成本整体较高,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吸引、培育外向型企业的能力水平还相对较弱,与东部沿海连接不够畅通,与中西部地区合作不够紧密,近年来进出口总额下跌幅度超50%。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境外知名展会取消或延迟举办,宁夏国际货运班列发运量大幅降低,在俄罗斯、乌克兰布局飞地育成平台事宜及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进展受不同程度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供需适配提质行动,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补齐开放短板,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全面融入循环体系。充分发挥银西高铁开通的优势,加强与铁路沿线地区和中东部发达省区强化产业合作与经贸交流,提升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互促发展,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国际需求的适配性。主动发挥区域消费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枢纽载体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与全国大市场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突出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两个重点,优化市场布局、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二是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提升传统消费,支持传统商圈、特色街区智慧化改造,打造怀远夜市、鼓楼尚街、大阅城等一批地标性夜间经济、周末经济集聚区。培育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网络会展经济等平台经济、云经济,鼓励建设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消费集聚区,增加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供给,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打通农村电商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优化消费环境,打造一批放心商圈、放心街区。三是切实提高投资质效。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和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动态谋划储备南北高速、主干道路畅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项目滚动储备、滚动实施的良好局面。加快实施中欣晶圆、同仁堂健康药业宁夏生产基地、绿色公交一体化、城市综合公园、背街小巷断头路肠梗阻畅通工程等重点项目,夯实投资增长基础。继续实行“首席服务官”牵头包抓制度,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对接各类签约和在谈项目,做好“店小二”和“服务员”,力促更多项目资金政策落在银川。四是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协同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物流集聚区建设,完善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村配送节点和末端服务站点等服务网络,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物流降成本各项措施落实,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必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