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川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4%和10.6%;1-7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3.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5%(不含宁东下降0.5%)。
一、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上半年以来加快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入7月份以来,全市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生产需求不断增加,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发展韧劲持续显现,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三次产业运行总体保持稳健,向好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一是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速度小幅扩张。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较上半年加快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4.4%)0.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2.2 %) 2.1个百分点,位居五地市第二位。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2%;全市(不含宁东)增长27.2%,较上半年加快3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9.4%。新动能持续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55.9%和86.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6和72.3个百分点。制造业拉动强劲,同比增长20.4%,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6.2%。近八成行业保持增长,全市34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79.4%。其中,18个行业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占52.9%。二是农业生产势头良好,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8.8%,位居五市第二,增速较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0.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0%。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压减水稻等高耗水作物9万亩,增加苜蓿、青贮等节水作物18万亩,推动种植业产值增长2.1%。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达到25万亩;奶牛存栏同比增长33%,达到19.7万头,生鲜乳总产量38.15万吨,增长26.2%;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8.68万头、31万头和93.27万只,分别同比增长38.1%、20.9%和27.4%,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12万吨,增长7.0%。适水产业持续向好,总产量达1.3万吨,总产量增长6.5%,产值同比增长97.3%。三是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动力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63.12亿元,同比增长11.3%,位居五市第五,增速较自治区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5.7%。服务业七大行业全面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3个行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2.2%、29.8%和16.9%。金融支持不断增强,7月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1%,与上半年持平。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9.5%,占贷款比重为70.5%。新业态发展活跃,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2.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6.9%。文旅产业恢复向好,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5.71%,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8.5%。
(二)三大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向好恢复态势持续巩固。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至7月底,自治区在银实施的鑫晶盛工业蓝宝石等1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4.7亿元;三个批次274个自治区重大项目开工265个,开工率97%,完成投资13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728个全市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81个,开工率93.5%;完成投资31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3.6%。持续加大招商引资活动力度,今年先后签约宁夏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低温固态磷酸铁锂电池等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200亿元,其中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1-7月,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6个,年度计划投资536亿元,申报到位资金286.36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自治区570亿元目标任务的50.2%,高于全区平均任务完成比例1.4个百分点。其中:新建项目337个,申报到位资金176.31亿元;续建项目139个,申报到位资金110.05亿元。二是消费市场不断恢复。1-7月份,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2.59亿元,同比增长13.6%,与自治区(13.6%)持平,比2019年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0.6%。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提振,全市城镇和乡村零售额增速分别增长13.7%和11.1%,尤其是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金银珠宝、汽车、石油等7类商品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占比36.8%。新兴业态培育壮大,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74亿元,增长72.5%,比2019年增长1.3倍,两年平均增长52.3%,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连续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速自4月份转正后延续向好态势,1-7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21亿元,同比增长41.7%,较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占全区的比重为55.15%。其中,出口36.63亿元,同比增长42.7%,较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进口11.58亿元,同比增长22.3%。
(三)经济持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质量效益双升成色更足。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构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等五项制度、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措施,明确86条改革举措,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1-7月份,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3万户,同比增长42.0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二是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全市重点企业新增研发投入5.6亿元,29家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实现“0”突破,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1.82%以上。积极争取自治区科技立项400项,争取资金1.5亿元左右。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宁夏乳制品加工(灵武)技术创新中心等6家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升格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推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43.5:54.4,对全市经济贡献率分别为1.6%、41.0%、57.4%。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5.0和5.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四是企业效益持续提升,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行业中2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增长面68.8%,实现利润总额154.46亿元,同比增长2.7倍,比2019年1-6月份增长1.4倍,两年平均增长56.2%,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其中,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利润分别增长1.1倍和1.6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97亿元,同比增长21.2%,比2019年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0.1%。
(四)经济发展助推民生福祉增加,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高。一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1-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6%,高于全区9.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9.12亿元,增长34.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2%,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升2.88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26亿元,增长1.0%,其中,民生支出124.61亿元,增长0.5%,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3%。二是就业形势平稳向好。1-7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9万人,同比增长13.4%,超额完成自治区年初下达(3.9万人)的任务,完成全市目标任务(4.5万人)的93.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8.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31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低于任务线(4.5%)0.59个百分点。三是物价水平总体平稳。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上涨7.3%,涨幅分别比1-6月份扩大0.3、1.1和1.6个百分点。CPI与PPI的“剪刀差”由1-6月的9.7个百分点扩大至10.5个百分点。
二、经济加固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运行稳中有忧、稳中有变
尽管当前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生态势,国外疫情持续爆发,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资增长仍然不及预期、降幅持续扩大。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自1-4月份增速由正转负以来降幅逐步扩大,比1-6月份降幅扩大2.0个百分点。其中,全市(不含宁东)同比下降0.5%;宁东同比下降25.3%,降幅比1-6月份扩大10.1个百分点。一是项目进度依然较慢。截止7月底,从开工率看,全市728个基本建设项目未开工项目还有47个,开工率93.5%,较往年同期相对较好,但未实现年初确定的“力争二季度末实现100%开工”的计划目标。从投资完成率看,全市已开工681个项目中,投资完成率低于30%的项目达201个,占开工项目总数的30%,有效实物投资量形成支撑不足。二是工业投资仍未转正。1-7月份,同比下降19.7%,降幅比1-6月份扩大4.6个百分点,仍未扭转今年以来工业投资负增长的态势,下拉全市投资增速8.4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1.5%,将对全市实体经济恢复及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回落,全市基础设施项目个数和年度投资额分别比去年减少23%和34%,去年主要是东热西送二期、沈阳路快速通道、西线供水工程等项目拉高了投资基数,今年没有体量与之相当的基础设施项目。1-7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3.9%,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下降51.9%和59.7%。
(二)能耗双控形势不容乐观、压力持续加大。1-7月份,全市(不含宁东)能源消费量(277.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加34.59万吨,同比增长1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2%;宁东能耗(2114.6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271.23万吨,同比增长14.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0.6%。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2198.9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90%以上,已连续7个月呈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节能形势严峻。
(三)工业增长基础仍需巩固、效益持续承压。一是部分工业行业增速回落。全市34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增速呈下降态势,有11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呈下降态势,较上半年增加1个行业,其中,全市5大重点行业之一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3.0%,下降10.8%,两年平均下降13.0%。二是停产减产企业有所增加。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29户,累计减少产值7.67亿元。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累计同比减产109户(不含停产企业),累计减少产值19.44亿元,停减产面35.6%,较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今年以来,石油、煤炭、黑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对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形成较大压力,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负重。1-7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9%,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呈逐月扩大态势。
三、全力巩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扎实抓好经济运行,确保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强化运行调度。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全年预期增长目标,进一步加强经济分析和监测预警,市发改委按月召开经济形势研判分析会,聚焦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行业、企业、项目运行推进情况,着力找准找实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群策群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二是强化服务能力。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优化提升科技创新攻关、金融支持实体、财政资金支撑等工作水平,推动各类政策资金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深化推进“千人进千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要素供给保障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难题,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三是强化预期管理。严格执行落实国家援企惠企、减税降费,自治区促进经济发展,我市产业招商“18条”、房地产调控“8条”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市场、公众和社会预期正面宣传引导力度,稳定和增强社会各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更好引导预期、稳定预期。
(二)扎实抓好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示范样板。一是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完成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一方案两清单”要求,尽快制定出台“五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责任清单,把工作任务、责任分工落到实处,努力在全区率先破题开路、先行先试。二是大力推进“五权”改革。坚持以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发展,切实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产权激励机制试点,研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山林权改革激励和容错机制,加快开展用水权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是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全面清查、彻底整改黄河河道及滩地乱占乱建、“挖湖造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隐患,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切实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四是积极谋划重点项目。积极对接自治区有关厅局,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典农河水生态修复、贺兰山东麓中南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项目,以项目推动“五区”建设,引领黄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扎实抓好项目建设,力促投资止跌回稳。一是下大力气推进项目。紧盯19个自治区重点项目和三个批次265个集中开工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速度,确保快建设、早投产、见实效。加快推进宁夏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等23个第三批集中开工项目,确保7月底前全面展开建设,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切实压实项目开工率低、投资完成率低的县区、园区工作责任,紧盯未开工和进展缓慢项目,抓调度、提速度、促进度,全力以赴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任务。二是下大力气储备项目。加强“谋”的意识,加密“出”的频次、加大“争”的力度,紧紧围绕先行区建设、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跑项目,聚焦“九大重点产业”“三新产业”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找项目,加大跑步进京、跑委进厅工作力度争项目,着力补齐大项目少、好项目少、产业项目少等短板弱项,夯实投资持续增长基础。三是下大力气招引项目。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实行重大项目“一对一、点对点”对接服务,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力促天草生物葡萄籽深加工、银川传化公路港共享产业园等36个在谈项目落地。紧盯浙江晶盛蓝宝石切磨抛、低温固态磷酸铁锂电池等54个已签约项目,全力推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快、推进快、建设快,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四)扎实抓好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三新”产业,加快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依托隆基硅、中环、天通、蓝思等头部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大力开展高品质单晶硅制备过程提速等关键技术揭榜攻关,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抢抓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深入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推动河东明长城文化旅游廊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年底前实现“全程网办”“全程掌办”,切实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统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财税、金融、国企、农村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堵点难点,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自治区“十大工程”,做好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改扩建、银川市地下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服务。扎实推进银川市“六大工程”,加快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等水利项目、银川火车站现代综合枢纽等交通项目、兵沟200MW光伏发电等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动5G网络在县级以上城区深度覆盖、在乡镇地区试点覆盖。
(五)扎实抓好消费促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一是整合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建发悠阅城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大力推动传统商圈智慧化改造,全力打造环阅海等夜经济消费集聚区、鼓楼-玉皇阁等历史文化街区、漫葡小镇等文化旅游综合体,培育壮大“购物+美食+旅游+休闲”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二是培育发展新兴消费。积极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夜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经济,努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实体零售商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强化电子商务购物渠道,优化购物流程,提升购物体验,打造多元化盈利方式。鼓励引导实体商贸流通企业利用本地化优势资源,提供配货及送货上门等服务。三是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持续开展银川“激情之夏”、夜绽生活节、金凤乐活会等消费促进活动,不断扩大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六)扎实抓好能耗双控,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一是坚决整治“两高”项目。坚持一企一策,持续抓好“两高”项目整改,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制定改造工作方案,督促企业倒排工期,限期整改落实。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对年综合能耗在5万吨标煤以下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逐一建立底数台账。切实从项目投资源头规范“两高”项目准入管理,杜绝盲目发展“两高”项目,从源头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二是切实加强能耗管理。开展节能审查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回头看”,对当前未依规取得能评审查手续的项目,开展能源利用现状评价,编制评价报告。进一步规范行业能耗管理使用,加强行业能耗监控预警和研判分析,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系统建设,定期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以能定产”“减煤增氢”,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制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由“散”向“聚”转变,产品由“粗”向“精”转变。强力推进工业“四大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为宝丰光伏全产业链等重大项目落地调配能耗增量空间。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开展绿色制造,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
(七)扎实抓好风险防范,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一是强化粮食能源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开展夏粮收割和秋粮种植工作,切实提高粮食、蔬菜、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煤炭、天然气等供给保障能力,加快能源供给和电力生产,确保安全迎峰度夏。二是稳妥处置风险隐患。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逐步消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继续推进项目债务风险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科学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确保平稳健康发展。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三是切实抓牢安全生产。紧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推动各个层级安全生产、公共消防、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落细,持续抓好危险化学品、民用散煤、儿童用品等涉及安全环保、人身健康重点质量监管。
(八)扎实抓好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落实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严格执行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政策措施,实施农业产业园、扶贫车间、扶贫农产品仓储物流销售等扶贫产业项目,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确保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长8%以上。二是落实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培训学习、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双创”载体建设,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人才招聘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等重点人群就业,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三是落实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唐徕回中北校区、丰登片区中心幼儿园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四是落实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健康银川行动,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互联网+医疗健康等27个专项行动,实施银川市中医医院迁建等项目,启动建设区内首家耳鼻咽喉头颈专科医院,打造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