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发改委农产品成本调查70周年工作纪实
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自秦汉以来,历代凿渠引水,发展灌溉农业,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粮仓”的美誉。金秋九月,塞上江南,勤劳的农民们背着背篓、提着锄头、拿起调查本,为今年的农产品调查工作画上最后一笔“浓墨重彩”。
一支笔杆子担起“农业账”
“三环二胺每公斤4.8元、尿素40公斤、撒肥2小时、除草16小时…”西夏区芦花村农调户陶海云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登记簿上填满了“成本账”。每年从种子采买、播种到收获,从仔畜购入、喂养到出售,农产品种植与养殖期间的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转变成真实的数据被农调户们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口袋,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一组组翔实的农本调查数据谱写出新时代“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初心如磐走好“农调路”
近年来,银川市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关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基础,以更好服务“三农”工作为目的,努力增强科学调查观念,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队伍建设,提高农产品成本调查质量,从抓好数据调查培训到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从指导农户调查填写到解决好农户实际困难,脚踏实地、携手共进。
农本调查造就“新农人”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是关系到国运民生的一件大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有的惠民政策的出台,离不开原始的数据采集,“有时候忙了一天,浑身酸痛,但回家还是会拿起笔将当天的数据都记下来,虽然辛苦,但十分光荣。”生猪养殖户脱攀锋表示虽然平时忙于农作,但从未漏记过任何一笔数据。这不仅是为自己的家庭记账,更是为国家“记账”。
为农业发展算好“发展投资账”,就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准确的收集农业生产数据,积极主动为农业生产找路子、谋出路、辨利弊,将发展台账问题及意见建议逐条进行研究,对每一条“账目”,因地制宜科学算好“发展投资账”,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源动力”,让农民眼中有“光”、胸中有“账”,为农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