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登录个人中心

        寻踪“棺材巷”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16-07-21
         

         

          翻看较早时候的地图,或听老人讲述,在银川有过一条名叫业勤巷的小巷。小巷很小,不过二三百米长,却曾被唤过一个奇怪的名称——“棺材巷”。此称何来?今天这条小巷是何面貌?围绕它又发生过哪些故事与变迁……本辑“地名故事”带你一探究竟。

          “棺材”与“官财”

          在开始这条小巷的讲述前,我们不妨先将视野放开一些。在地图或网络上检索,在中国,“棺材巷”这一名称并非只有银川有。比如,今天福建厦门的光彩街,旧名即为“棺材巷”,今“光彩”取昔“棺材”谐音。还有,山东栖霞市的棺材胡同,浙江衢州、广西柳州、江苏扬州的棺材巷……

          这些或为旧称,或沿用至今的地名,虽均与“棺材”二字相关,但起源却不尽相同。比如厦门、柳州的这一地名,是因昔日巷内有卖棺材的店铺;而栖霞、扬州的,却是因巷子形状一端宽一端窄,形似棺材而得名。

          对于银川的业勤巷而言,原因是前者。

          与其他城市的地名一样,银川的许多街巷名也是由古代有明确分工的街坊和市集演变而来。说到业勤巷的前身,与之相关联的是银川昔日的木器业。

          查阅《乾隆宁夏府志》可知,至少在清代,银川城的木材、木器市场集中在今进宁南街一带。当时,进宁南街叫“木头市街”。在此街南段,有几处区域也均与“木”相关,如“箱柜市”(为今市五幼附近)、综木巷(今宗睦巷),再有就是业勤巷。

          不过,当时的业勤巷也不是这个名称,它在地名记载里被写做“官财巷”。何为“官财”,“棺材”之谐音。宁夏地方史专家吴忠礼在《银川旧城街巷探源》一文中解释:“因巷内棺材铺集中,故名棺材巷。”

          无论古今,中国人一向忌讳与死亡相关的事物,“棺材”自在其中。于是便生出“官财”这样的字眼,既避开了原称的不祥,又升华出“升官发财”的吉利,想像力堪称丰富。

          记忆中的老巷子

          翻看上世纪80年代的银川市地图,我们还能在其中看到业勤巷的标注。其具体位置在解放西街与宗睦巷之间,西起进宁南街,向东穿过教育巷,止于今老大楼位置。不过,与那更古老的“官财巷”名称一样,今天这一小巷已不复存在。

          按图索骥,记者现场进行了一番走访。原巷西口,应在今虹桥大酒店与其背后一居民小区间,今已无存。绕到另一侧的教育巷,原业勤巷跨过此巷向东延伸的部分也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停车场,其东端是一幢六层高的旧式楼房——这是今天老大楼的库房所在。

          在附近询问了几位当地住户,即使是几位已年过六旬者,也说不太清这里是否曾有过一条小巷,更无论“官财巷”这一遥远名称。辗转联系到的叶建功先生,今年73岁,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上世纪40年代末,他曾在这里居住。

          对于这条小巷当时的风貌,他这样回忆:“那时两边是一溜平房,空旷处是坑洼荒草地。我家位于巷子中部,有前后院,均为四合院结构……”至于“官财巷”的名称,叶先生表示“好像听人说过”,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已经普遍被称做业勤巷了。

          此外,在叶先生的记忆里,巷子里也并没有制售棺材的店铺,倒是有一家“杨家木匠铺”,常年打制炕柜子,算是与木器行业有关。

          另一位访到的老银川人是88岁的朱文华,他自上世纪30年代初起,就居住在银川。回想起对这条小巷的记忆,朱先生说那时的确是叫“官财巷”,巷子里也确实有“棺材铺”,不过并不是那种只做棺材生意的店,而是许多木工活都做,各样木器也卖,棺材只是其一。

          消失了的旧地名

          网络上寻找,意外发现一篇署名王永光的博客文章:《不想遗失的童年》。作者在文中也回忆了儿时在业勤巷居住时的一些情况:“我”家的宅子,东临崇义巷,后来“大门改在南边的巷子,就叫宗睦巷一号了”;宅子的“后院”,“大门开在北面的业勤巷里……”

          《银川市地名志》(1988年版)“业勤巷”条目载:“旧名官财巷、棺材巷,1947年,更现名。”上述几位当事人的回忆,时间在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50年代间,与记载中巷名的变更吻合。而三段记忆中对小巷的描述,除朱文华先生提到上世纪30年代时,这里有过兼售棺材的木器店,“棺材巷”的痕迹,在当时就已寥寥。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细节,王永光先生的回忆中,提到他小时候住的宅子,“东临崇义巷”。这里的崇义巷也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地名。从王先生的回忆中可知,这是一条与业勤巷东端相交的南北向小巷。现场查看,在今日老大楼西侧还可看到一条狭窄的“小径”,连通着解放街与宗睦巷,只不过这“小径”已变成了一端装了伸缩门的内部通道,不再成为街巷了。而据记载,由这条“崇义巷”越过解放街,北边亦有条与之对应的小巷,名叫“丁家巷”(今邮电大楼西侧),今亦无存。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新的地名诞生,旧的地名变更甚至消亡,规律使然,但那些附着其上的故事,却印证着这方土地的变迁,值得人们知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