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停车场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8-07-04

        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停车难”。今年1月,常委会副主任袁科带领调研组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6月上旬,袁科副主任再次带领调研组,对市辖三区机动车普通停车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首先通过实地察看、随意走访、询问市民和物业管理单位、请政府有关部门座谈等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针对停车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三区现登记备案的经营性机动车停车场959处、停车泊位近13万个,非经营性停车泊位估算统计25—30万个。其中,数量最多、占比最大的是住宅小区、企业、行政单位按照规划标准配建的停车场,自主管理,主要供内部使用,一般不对社会车辆开放;其次是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医院、以及其他营业性场所按照规划标准配建的停车场,在供内部使用的同时,向社会车辆提供有偿服务;由市政府授权城投公司建设的停车场183处,约12665个停车泊位,为社会车辆提供有偿服务;道路施划停车泊位10984个,供社会车辆免费停放。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缓解“停车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出台规划和政策。编制了《银川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16—2030)》,作为指导和规范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规划建设策略。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政策支持、自主经营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了土地、商业开发、规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推进停车场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建一批停车场”,由城投公司牵头,新建的原兴庆二小停车场和唐小南侧小游园地下停车场,可增加停车泊位约700个,可以缓解局部区域停车难。修订了《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大幅提高了停车泊位配建标准,据此规定配建的停车泊位数均高于国家规定指标。三是加强停车场管理。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打造“互联网停车场”模式,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一期建成,新华商圈及其附近的停车场停车泊位信息可以在线查询,通过停车智能诱导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停车泊位的使用率。出台了《银川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细则》,制定并实施了《银川市2018年疏堵提畅实施方案》和《2018年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由公安交警牵头,开展四次停车场专项整治行动,停车场无证经营、随意收费等问题得到解决,初步达到停车场看管房样式统一、看管员着装统一、停车设施规范、车辆停放有序。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和政策落地难。一是停车场规划和建设涉及部门多,没有明确牵头抓总的部门,无法形成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合力,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不接地气,与上层级的综合规划、同层级的其他专项规划之间衔接不够,实施过程中牵头单位不明,责任主体不清,难以落地见效。三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相继出台了加快城市停车场规划和建设的政策,我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缺少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政策的调控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停车场建设用地难。政府每年有各类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却没有停车场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用地问题成为制约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瓶颈。繁华地段,停车需求大,但拆迁难、费用高,可用土地稀缺,获得停车场建设用地困难;远离繁华地段,有可用土地,但停放车辆的需求不大。受“邻避效应”影响,如拆除原公交公司办公楼建设停车场、在市三医院附近建设停车场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因附近居民反对而搁置。   

          (三)局部供需矛盾缓解难。一是局部区域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难的问题没有明显缓解。新华商圈等区域因停车场规划建设滞后,群众反映强烈。附属医院、市医院等区域已经按规划标准配建停车场,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二是据不完全统计,三区有70多个住宅小区地下停车泊位只售不租,京能天下川和兴庆府大院等近10个住宅小区问题较为突出,地下停车泊位空置,小区周边车辆占道停放、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三是每逢周末,我市三区城市增加机动车约12万辆,加剧了停车难。  

          (四)社会资本参与难。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具有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收费标准低等特点,政府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社会资本大多持观望态度。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停车场项目中可配建不超过建筑面积20%的商业经营面积、减免建设中各项规费等优惠政策没有落实,使得有意愿的社会投资者止步。  

          (五)管理和运营提升难。一是我市停车场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和经营主体多,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提升难度大。二是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与全市各类停车场信息联网共享,进行智能诱导服务难度大。三是分区域、分时段差别化收费的价格调控机制没有形成。四是受就近随意停车习惯影响,个别地段地上车位饱和,地下车位空置。如唐中西校区地下停车场,有近三分之二的车位空置,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和规划引领。一是借鉴外地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的有效做法,成立工作机构,牵头抓总,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规划实施、政策落地。二是要科学合理规划,及时修订停车场专项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接地气,加强与相关各类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规范引领作用。三是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国家部委和我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地,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和激励作用。  

          (二)加快停车场建设用地供应。政府要细化停车场供地政策,制定停车场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打破制约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瓶颈。在繁华地段“见缝插针”,建设特色小微停车场(楼)。将“东热西送”工程实施后关闭的供热站(锅炉房)用地,以合适的方式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将政府储备的暂时闲置的土地建设为临时停车场。要提前谋划、强化宣传、适当补偿,预防和打破“邻避效应”,推动公共停车场用地和建设,满足社会需要。  

          (三)局部停车供需矛盾亟需缓解。一是对新华商圈、附属医院等停车供需矛盾紧张的地段,进行动态和静态交通资源普查,进行局域规划建设和改造、整合资源、集约利用,逐步缓解停车难。二是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妥善解决部分住宅小区地下停车泊位只售不租的问题,尽可能租售并举,提高地下停车资源利用。三是在发展周末经济的同时,做好社会服务资源方面的应对,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停车场周末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四)吸引社会资本多元投资建设。一是完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借鉴杭州市的做法,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资金补助办法,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停车产业发展。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停车场的建设、管理、经营,鼓励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开办停车场,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五)全面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一是规范办理停车场产权手续和停车场土地供后管理,厘清隶属和产权关系。对国有性质的停车场,依法加强监管。二是依照法规条例明确停车场经营者、管理者的责任,加强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市各类停车场信息联网共享,智能诱导服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完善分区域、分时段差别化收费的价格调控机制,尽快形成市场体格体系。发挥差别化计时停车收费经济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四是加强教育引导,改变停车陋习,最大程度地减免停车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各类停车场均衡运营发展,提高停车场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市民满意度。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 

                                         2018年6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