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初步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氛围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019年就对市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调研,常委会领导赴江苏、浙江考察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左新军主任高度重视,要求把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看作是整改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要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疫情防控条件,改变了常规的调研、视察方式,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的协助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6个县(市)区4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了抽样调查,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79%,基本反映了目前全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
一、基本特点和主要成绩
银川市是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县级两馆覆盖率100%,乡镇文化站覆盖率100%,农家书屋覆盖率100%,直播卫星“村村通”巩固率达到100%,“户户通”安装率100%。年均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0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演出100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10000场次以上,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赛事)50项,参与群众300万人次以上。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打好了政策基础。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有乡镇(街道)文化站49个、文化广场1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22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城市阅读岛30个、农家书屋274个、农民文化大院87个。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和数量较为丰富。据抽样调查统计,乡镇街道以上单位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达350次以上,全民普法、健身、科普活动达650次以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410次以上。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免费或优惠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达到310处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岗位210个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人员290人以上,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检查130次以上。
重点推动了五项工作:第一,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银川文化园文化艺术博览中心、银川秦腔传承保护基地等项目建设;整合打造了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二,按需定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机制,实行“你点单·我送戏”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四送六进”“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一元剧场”“市民艺术节”等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第三,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扩大文化影响力。重点推出了“中国银川贺兰山文化旅游节”,举办贺兰山音乐节、非遗博览会等11项126场主题活动,吸引近10万名游客参与。举办第三届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第四,促进转化与创新,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传承活动近千场次,参加学生人数约1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2019全国文化遗产日宁夏主会场活动,全年组织各类非遗传承展示活动1000余次。第五,拓宽发展渠道,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重点购买服务及实施项目177个,参与企业团队105家,撬动社会资本5700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农村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抽样调查反映,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场馆老旧、设备落后,利用率有待提高;三区都存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没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现象,基层文化阵地缺失问题不容忽视。
(二)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没有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制度,没有吸引社会投资的政策环境,公共文化经费开支难以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缺乏,许多公共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基本经费而无法开展。
(三)公共文化重数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公共文化活动和场所粗放型管理、支摊子方式随处可见。一些乡镇文化设施注重对外宣传展示,忽视本地村民的文化需求,图书阅读室随意放置了大量旧书刊或专业研究书藉,忽略村民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一些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居民上班我上班”、“你休息我休息”,只重门开着,不管人进门。一些基层文化活动只看重举办和次数,不过问观众数量和人群,不看重社会效益,活动没有主题,匆匆完成任务了事。
(四)文化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复合型管理人才少,内容创意型人才少。抽样调查反映,基层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专干一般都身兼数职,普遍存在“专干不专”、“专而不精”情况,做不到开展质量较高或周期较长的文化活动。据抽样调查统计,2019年全市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也只有140多人次。
三、今后工作建议
(一)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思想性、针对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规定,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做下去。要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乡村和居民社区等广泛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和事,在各种新媒体、公共文化设施和各类文化活动中,积极契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使城市和农村文化生态主题鲜明,处处彰显正能量。
(二)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以街道文化活动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为重点,编制专项规划,补齐和改善基层文化站点。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利用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文化设施,实施学校、企业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银川文化园等项目建设,科学设计服务提供方式和内容,改革服务管理机制,发挥大项目建设辐射带动作用。
(三)完善多元有效的投入机制和效能评价制度。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乡镇和社区公共文化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完善提升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鼓励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在保障基本群众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以文促文”的方式,利用文化经营收入补助群众文化服务活动的不足,形成公共文化投入的良性循环。建立公共文化设施每天使用次数、每天服务人数、每天有效开放时间(小时)的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以社会效益为重点的投入产出关系,扶持效益好的场所和活动,调整取消闲置无效的服务,建立长效投入补助机制。
(四)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方式。积极推行数字图书馆、图书总分馆、流动图书馆、图书漂流点、市民一卡通、通借通还等多种方式,建立以市图书馆为核心,县乡村(社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和方便快捷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采取聘任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服务、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丰富新型文化业态。注重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书香银川·百姓讲堂”等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
(五)培育有素质、有活力的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好大规模培训计划。采取灵活的招聘用人方式,大力发展和补充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和人员,重点配好配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多渠道培育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队伍。全面启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退休干部、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不定期志愿服务,发展文化管理员和文化辅导员队伍,培养一大批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社会人员。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