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银川市人社系统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银川市被确定为全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市人社局被评为2022年度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坚决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为参保企业减缴、缓缴社保费20.8亿元,发放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资金1.01亿元,惠及1.4万家企业,28.7万名职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2%。实施劳务品牌促就业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4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4.8亿元。开发购买城乡公益性岗位1175个,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85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认定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2亿元,新培育创业实体4111家,创造新岗位7573个,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开展“三送五进”集中宣讲、“直播送政策”等专项服务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25场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
大力实施收入提升行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出台居民收入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强化督查调度、分析会商,有效推进产业、就业、消费、投资、社保等增收政策措施落实。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印发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等缴费基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7%,排名全区五市第五,但位居西北五省首府城市第一;收入增量1980元,位居全区五市第一。
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深入开展社保标准化全国试点建设,以“四级四同”标准化体系推动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开展精准扩面,鼓励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对用人单位给予20%的补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达到158万、61.44万、78.02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年增120元,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增长4%。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强化“四防协同”,追回违规领取社保基金95.29万元,少缴社保费347.54万元,坚决守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积极开展国家个人养老金先行先试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
涵养人才人事发展环境,人才支撑更加有力。认真落实银川人才兴市30条,深入实施塞上英才等重大人才工程,申报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6家,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30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基层职称“双定向”和高素质职称评审,畅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化评审5056人,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101人。深化市属公立医院改革,推行聘用备案制管理。坚持岗位聘任动态管理,对30余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备案。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自主招聘,共招聘工作人员2400余人。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权益更有保障。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加强劳动关系调解组织建设,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739人。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全覆盖、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为1.8万名职工(农民工)追发工资3.3亿元,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8%。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组织召开“银川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准化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观摩会”15场次。成立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创新运用“云上仲裁”,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60.2%、仲裁结案率97.9%。
扎实推进作风行风建设,人社服务更有温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率逐年上升。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缓缴社保费“即申即享”,就业补贴政策“直补快办”。领取待遇资格认证、跨省转移、个人社保费核定缴费等业务实现“掌上办”。推进“综合窗口设置”和“四减一优”改革,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资格认证等9项业务下沉社区经办,3大类48项对外业务实现“一窗通办”,实现了人社服务线上“一次不用跑”和线下“最多跑一次”。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查找整改经办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8个,推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