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年龄影响,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别,然而老年人用药的需求又较青壮年更大。因此,关注老年人安全用药知识非常必要。
一、老年人患病特点
① 从药代动力学方面来说,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白蛋白降低及脂肪组织增加,药物的肝代谢或肾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② 从药效学方面来说,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药及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对这些药物的反应会比年轻人强烈,导致药物在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某些药源性疾病。
③ 从心理方面来讲,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常识相对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多老年患者求医心切、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二、老年人用药原则
◇ 首先应确定药物治疗是不是必需的;老年人的许多健康问题无须用药亦可处理。
◇ 尽量避免一次服用多种药物,同时用药不超过 5 种。
◇ 服药剂量方案尽可能简单,如果可行,最好每种药物每日只服1 次。
◇ 为了确定个人的耐受性,多数药物首剂量通常最好小于标准剂量;维持剂量也应该慎重确定,一般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维持剂量要比年轻人小一些。
◇ 老年人服药应避免大的片剂或胶囊,液体制剂对老年人更友好。
◇ 应注意不要用错药或过多用药,尽量不要将药置在床边的桌子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药除外)。
◇ 老年人用药应进行监督,经常观察药物的作用,以保安全有效。
三、老年人用药误区
误区一
抗生素是“万能药”或“绝不用”
对于抗生素,老年人的态度呈现两极化,有的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过分依赖抗生素,只要感冒、发烧、喉咙痛就服用;还有的老人则觉得抗生素副作用大,不管是否需要都拒绝接受。
误区二
久病成医,点名用药
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自信满满地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误区三
凭自测指标自行调药
一些老年人对身体健康很重视,家中常配备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有空经常自我监测。但一部分老年人会根据监测的指标自行停用一些药物,尤其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擅自停药或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所造成的风险更大。
正确做法应该是记录好每次自测的指标,定期到医院复查、复诊,咨询医生或药师来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四
轻信保健品、秘方、偏方
保健品不是药品,通常对治疗疾病效果不大,加之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的保健品推销商为提高保健品的疗效,甚至会在其中添加廉价的西药成分。秘方、偏方则没有科学依据,反而会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加重病情。因此,老年人身体不舒服应去正规医院做检查、治疗。
四、老年人慎用的药物
老年人使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是青壮年的2~3倍,尤其是下面几种药物容易引起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
①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
如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泄,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令该类药物的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障碍和心脏毒性。
② 解热镇痛抗炎药
包括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长期服用保泰松可引起水肿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服用吲哚美辛可引起眩晕、精神障碍、腹泻、胃肠出血、胃溃疡等不良反应。
③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的松类药物用于治疗关节痛,如类风湿关节炎、肌纤维炎等,但由于老年人常患有骨质疏松,使用该类药物可引起骨折与股骨头坏死,故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