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 引 号:640100-101/2018-04240 发布日期:2018-01-22
        发布机构: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部门: 银川市发改委
        名 称:关于2017年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2017年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银川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务实苦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6.7亿元,增长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0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3亿元,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46亿元,同口径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946元、13060元,分别增长8.1%、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总体看,全市各项指标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

          (一)创新引领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项目1289个,总投资41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16亿元。年产5GW单晶硅棒及切片等14个自治区在银重点和20个60大庆项目顺利推进。年产12万吨高性能差别化氨纶等市级31个60大庆项目加快推进。第九届花博会、铸造智能工厂等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2个,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科技引领作用凸显。出台《创新驱动战略银川三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强市”17条。实施科技攻关等项目29个,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02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新增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在西北地区率先设立“科技板”,挂牌交易企业达到24家。组建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创新平台111个,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2000多名。产业协调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65.9亿元,增长4.5%。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成功举办第九届花博会。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36.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4.73亿元,分别增长18.6%和22.2%。21个瓜果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3个蔬菜获得地理标志认定。新增酿酒葡萄5300亩,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加工企业(酒庄)。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实施40个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建设落户银川。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2%,共享装备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单晶硅、蓝宝石等新材料产值增长45.6%,投资30亿元的石墨烯储能材料项目签约落地。比亚迪年产20万辆电动乘用车项目成功签约。服务业提档升级。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7.6%。获批全国首批十大“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9.7%、22.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增长20%。创建全国第一家智慧产业园。签约好大夫、微医等20家互联网医院,盛大网络等18家相关游戏产业公司,共享单车投放3万辆。文化消费增长15%。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淘汰落后产能10万吨,待售商品房去化周期缩短至12个月,降低企业电力、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9亿多元。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03.2%、74.7%和20.7%。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启动,成立综合执法监督局。“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80%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实现证照电子化和网上审批100%,审批时限提速88%。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3.41%、3.89%。大力实施“引金入银”,25支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346亿元。推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银川模式”,国企利润完成6.26亿元。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面积123万亩。开放活力不断释放实现进出口总额258亿元,增长55%,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79.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7.6亿元,增长20.7%。“两园三区”开放平台加速布局中关村双创园引进创新型企业24家,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运营丝路经济园引进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等高轻新项目20个;经开区与北京经开区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园,引进石墨烯等项目6个;滨河新区现代纺织、大数据、生命健康等产业集聚发展;银川综保区获批宁夏第一个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立体开放通道体系加快构建。中阿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银川至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新增13条国内外航线。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关总署对接上线,获得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模式资格。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宜居环境彰显魅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街巷)38条、城市积水点19个、垃圾转运站和公厕50座。改造棚户区7021套、老旧小区81个352万平方米。第七、九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00辆。建成100个智慧社区。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确立“两带两轴、三心多组团”的总体空间格局镇北堡镇、闽宁镇、掌政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开工建设6个美丽小城镇、28个美丽村庄。

          )加强生态保护,美丽银川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东热西送”工程快速实施,改造淘汰燃煤锅炉599台。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1.5万辆。二氧化硫、氢氧化氮、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8.51%、7.92%、5.1%、3.99%稳步推进“碧水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788名河长领责护河连通整治水系13.1公里,扩整提升6800亩湖泊湿地。完成9条城市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启动“净土工程”。贺兰山东麓环境整治修复10.6万平方米。开展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制定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造林5万亩,花博园和10个小微公园建成投用,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51%、41.48%和16.52平方米。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通过验收。

          (五)强化惠民富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支出109.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完成润丰村等4个安置点1556户7013人搬迁,1个贫困村和821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销号,移民地区人均收入增长11.67%。就业形势良好。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双创”活力持续迸发培养小老板2505人,培育小企业1461户,创造新岗位13447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9651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220元。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26万人、104.1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4%、104.74%。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创新“首都带首府”教育合作模式,建成1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教育发展共同体分校3所。全面推行分级诊疗,组建6个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成效明显。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并免费开放3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个城市阅读岛。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今后必须着力加以解决。一是有效投资不足,投资增长乏力。大项目谋划储备不足,工业和房地产投资严重下滑,招商项目实际到位率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只增长1.0%,与全年10%的目标差距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产出率较低。产业园区数量多,规模总量小,产业层次低、集约化程度不高。能源化工产业一业独大,倚重倚能格局未根本转变,“四新经济”总量较小,新产业新业态支撑不足。三是民生领域短板仍然存在。“两个收入”增速放缓,脱贫攻坚任务紧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按照“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首府责任、首府标准、首府担当,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市、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聚焦“扩总量、提质量、聚动能、激活力”,不断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控制在3.0%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亿元GDP和百万吨煤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考核目标之内。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银川。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抓好环境问题整治。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全部拆除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东热西送”一期工程项目,加强对机动车排放不达标污染治理及秸秆焚烧环境监管,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抓好水污染防治。实施“六纵六横”水网体系建设,新增水域面积5000亩。层层压实河长制。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管理,严格控制农田周边企业“三废”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完成老、重工业集中区域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二是构筑绿色空间。实施银川市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植树造林7.74万亩,建设10个小微公园,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6条排水沟入黄截污净化人工湿地,确保全市重点河湖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只扩不缩、只退不占。积极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落实工业领域减排降碳行动,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园区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准入。加强城市绿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推进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绿色化、低碳化替换。

          (二)坚持高端引领,优化经济结构,确保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扩大经济总量。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做大项目盘子。聚焦十九大后国家、自治区的政策走向,围绕自治区“三大战略”“银川都市圈”和“两园三区”建设,计划实施首批项目1030个,总投资38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自治区在银实施重点项目、60大庆项目进度,实施石墨烯改性三元材料、银川紧急救援中心等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多措并举争取资金。积极对接,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自治区投资计划。规范“PPP”等融资模式,引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同步对接城投债、项目收益债、短融等模式,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围绕“两园三区”建设,在产业扶持、要素保障、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央企、民营企业来银投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和新兴产业“增量培育”并举。优化园区发展布局。以“两园三区”建设为重点,构建“一县一园,一园多区”各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做强主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智能仪表等产业项目。现代纺织产业,依托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建设,培育2-3个高端品牌,推动科技时尚绿色纺织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实施天通蓝宝石二期、隆基硅二期等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实施宝丰光伏二期、德润葡光互补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比亚迪云轨生产基地、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金融贸易、商务咨询、数字创意、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加快电子商务和实体零售的协调发展,持续放大“消费在银川”品牌效应。依托丝路经济园,放大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辐射带动功能,着力发展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响“丝路明珠·魅力银川”城市品牌。现代物流产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智慧物流、标准化配送和追溯体系建设,打造西北地区物流枢纽文化旅游产业,抓好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创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西夏王陵申遗,推进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天山海世界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滨河生命谷、宝丰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支持互联网医院蓬勃发展。葡萄酒产业,充分发挥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引领推广作用,设立葡萄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品牌创优战略,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面积6000亩,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之都。三是强化创新驱动,聚集发展动能。积极搭平台、建机制、引人才、优服务,着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引进聚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北京—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重点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60个。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让银川成为科学技术的试验田、科技成果的转化地。抢抓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加大与军工集团对接,争取引进国防科工等军民融合项目落户银川。四是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不见面,马上办”的审批模式,力争80%进厅事项网上办理。稳步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化金融改革,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在银设立分行,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8家。加快建立葡萄酒、新能源汽车、羊绒等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强化金融风险防范。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银川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国企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在银川聚合,去中东中亚”,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推动产品、品牌、技术、产能走出去。全力建设“两园三区”等开放新平台,吸引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向银川流动。加快推进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加快建立银川与国内主要城市空中快线,增加至宁波、苏州等长三角直飞航班,增开至卡塔尔多哈、韩国仁川直达航线。着力推动银川至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推进银川公铁物流园海关监管区等项目建设,申建铁路一类口岸,全力打造国家级多式联运物流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商园区和海外仓建设。

          (三)坚持和谐共享,注重以民为本,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和期盼。全力解决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是全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继续办好20件民生实事,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筹集棚户区改造房源8397套,完成10条小街巷改造项目。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启动北师大银川附属学校建设工作。加快实施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大楼、市紧急救援中心等自治区60大庆项目。切实做好民生领域价格监管,确保物价平稳。二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精神脱贫等“八个专项行动”,完成853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销号,16个贫困村脱贫,移民收入增长10%。三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培育群众能参与、得实惠的增收致富产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万人。四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参保扩面工作。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加强“平安银川”建设,协调推进安全生产、应急保障、信访维稳、民族团结、双拥共建等工作。

          (四)坚持宜居共建,统筹区域发展,提升一体化水平主动引领银川都市圈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新空间,提升宜居度。一是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配合自治区抓好银西、包银高铁、乌银高速公路、国际航空港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通石嘴山-银川-青铜峡、沙湖旅游快速通道,推进都市圈公交一卡通,加快构建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城市供热、供排水、天然气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管理功能向农村辐射。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等设施改造,推进“厕所革命”和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因地制宜发展葡萄酒、花卉园艺、适水产业、都市创意休闲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三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施“兴庆率先”“金凤跨越”“西夏突破”,提升主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协同推进贺兰、永宁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实现“两翼齐飞”。加快灵武市与综保区、滨河新区、宁东联动融合发展。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丝路经济园、中关村双创园基础设施配套、银川火车站综合枢纽、沈阳路向西延伸、文昌街向北延伸、小微公园、城市景观林带绿化等项目建设,夯实城市服务功能。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土地、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创新,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