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640100-102/2021-00058 发布日期:2021-09-06
        发布机构: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名 称: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27号“关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的 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27号“关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的 提案”的答复

        徐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银川市园区发展现状

        (一)银川市园区整合优化情况。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产业园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发﹝2018﹞217号)、《银川市产业园区绩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银党办〔2019〕128号),全面深化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经整合优化,将原有的15家园区合并整合为6家,其中国家级3家,分别是银川经开区、银川综保区、银川高新区﹝将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含丝路经济园)、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军民融合产业园、灵武临港产业园作为产业区块纳入银川高新区统一形成“一区多园”建设管理﹞自治区级3家,别是永宁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苏银产业园。另外还有物流服务园区2家,银川公铁物流园、银川商贸物流园。

        (二)园区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情况。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逐步显现。2020年我市6个工业类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数221家占全市比重为7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64亿元,同比增长11.2%,较去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不含宁东)62.3%,较去年占比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园区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整合优化,明确了各园区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和限制发展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经开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大健康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综保区主导产业为保税物流及对外加工贸易。园区主导产业占比均达到70%以上。各园区配套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培育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3家。2020年,经开区、高新区亩均投资强度分别提高16.3%、4.2%,苏银产业园、贺兰工业园亩均产出强度较上年分别提高16.5%、34.7%。银川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百强,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三)园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和集群发展。我市制定了《银川市“十四五”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紧扣新材料、新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建材行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在做优新能源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发电(光伏、风能、太阳能等产业),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能源配套领域(氢能、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产业)。在做大新材料产业方面,大力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的新材料,扩大光伏硅、蓝宝石产业规模,提升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和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的地位。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做大铜基新材料产业;培育大尺寸半导体硅片产业链,超前布局石墨烯、反渗透膜等新材料产业。在做精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支持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轴承、仪器仪表、电气开关和智能铸造等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提高我市域内的供应链配套保障水平,培养并留住产业技术工人。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二、银川市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银川市产业园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园区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园区发展的困难困境困扰依然很多,“难点”“堵点”依然突出。

        (一)发展层次偏低。长期以来,我市园区一直在走拼土地、拼资源、拼投入的路子,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层次偏低。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仅经开区和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达到300亿级园区,其余园区均在百亿级以下,税收方面,综保区、中关村双创园、军民融合园、公铁物流园均不足1亿元,园区还存在“小、散、弱”的问题。

        (二)产业基础薄弱。园区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链条“短”“弱”,层次偏低,几个企业就是一个产业的现象普遍,未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聚集集聚度不高,就单个产业而言,也没能形成集聚,上下左右链条短,产业协作配套不足,总量较小,没有形成真正意义集聚效应。

        (三)创新能力较弱。园区多数企业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多数处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科技型企业少,创新能力弱,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26%,65%的规上企业发明专利为“零”。

        三、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思路

        (一)强化环保节能约束。按照环保节能要求把园区企业分为优先发展、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四类:有利于生态建设且节能指标优秀的为优先类;有一定排放但符合国家环保节能要求的为鼓励类;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经过改造能达标的为限制类;破坏生态或单位能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为禁止类。限制类企业在未完成改造前,不得扩大生产规模;禁止类企业坚决关停。建设园区工业节能监管体系,对企业能耗情况进行月度监测分析,对单位能耗异常的企业按严重程度进行提示警告、黄牌警告和红牌警告,对受到红牌警告的企业下调企业类别。

        (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建立全市园区绿色制造评价体系。鼓励支持推行绿色设计平台、开发绿色产品。以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公益、装备推广应用,突破绿色关键工艺、创建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建立“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效机制和落后产能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退出机制。通过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低端低效产业向高端高效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工业固废处理产业研究院,提升工业固废处理科技水平、提高处理效益,用市场机制激励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三)推进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目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工业固废处理产业研究院,提升粉煤灰、煤矸石等一般工业固废处理水平,提高处理效益,用市场机制激励工业一般固废综合利用。按照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构建再生铜铅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全程绿色生产,推动银川高新区再生资源板块提档升级加快发展。

        (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园区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连接”原则,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间、企业间、产业间物尽其用、闭合循环。以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着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耗,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产业集群内部构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

        联系人及电话:18995181491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96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