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640100-102/2021-00059 | 发布日期: | 2021-09-06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名 称: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03号“关于促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的提案”的答复 |
杨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银川市园区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产业园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发﹝2018﹞217号)、《银川市产业园区绩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银党办〔2019〕128号),全面深化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工作。经整合优化,各园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配套、集群带动的发展格局。
(一)园区整合优化初具成效。将原有的15家园区合并整合为6家,其中国家级3家,分别是银川经开区、银川综保区、银川高新区﹝将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含丝路经济园)、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军民融合产业园、灵武临港产业园作为产业区块纳入银川高新区统一形成“一区多园”建设管理﹞;自治区级3家,分别是永宁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苏银产业园。另外还有物流服务园区2家,银川公铁物流园、银川商贸物流园。
(二)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逐步显现。2020年我市6个工业类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数221家,占全市比重为7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64亿元,同比增长11.2%,较去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不含宁东)62.3%,较去年占比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园区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三)园区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我市国家级园区、省级园区分别承接经济管理权限37项、20项,创新开展东西部合作共建园区机制,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一揽子授权苏银产业园53个主项、179个子项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全面落实,园区“区域评”积极推进,银川高新区被确定为自治区“区域评”试点区域。
(四)推动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经整合优化,明确了各园区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和限制发展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经开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战略新材料、大健康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综保区主导产业为保税物流及对外加工贸易。园区主导产业占比均达到70%以上。
(五)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各园区配套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培育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3家。2020年,经开区、高新区亩均投资强度分别提高16.3%、4.2%,苏银产业园、贺兰工业园亩均产出强度较上年分别提高16.5%、34.7%。银川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百强,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银川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银川市产业园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2018年在自治区《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园区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园区改革创新只完成了“物理变化”,还没有产生“化学效应”,仍需持续做好“下半篇文章”,园区发展的困难困境困扰依然很多,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运行不高效的问题,“难点”“堵点”依然突出。
(一)发展层次偏低。长期以来,我市园区一直在走拼土地、拼资源、拼投入的路子,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层次偏低。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仅经开区和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达到300亿级园区,其余园区均在百亿级以下,税收方面,综保区、中关村双创园、军民融合园、公铁物流园均不足1亿元,园区还存在“小、散、弱”的问题。
(二)体制机制不活。与发达地区来比较,我市园区还存在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运行不高效等问题。园区管理体制不完善,除经开区和苏银产业园基本做到了园区事情园区办,其他园区还是沿用原来的属地模式,在决策机制、项目审批、自我发展等方面缺乏活力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基础薄弱。园区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链条“短”“弱”,层次偏低,几个企业就是一个产业的现象普遍,未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产业聚集集聚度不高,就单个产业而言,也没能形成集聚,上下左右链条短,产业协作配套不足,总量较小,没有形成真正意义集聚效应。
(四)创新能力较弱。园区多数企业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多数处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科技型企业少,创新能力弱,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26%,近65%的规上企业发明专利为“零”。
三、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国各产业园区都在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成为经济高质量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国产业园区你追我赶、竞相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建议继续深化银川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工作,通过进一步整合优化、授权赋能、科学考核等改革,进一步激发我市园区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园区特色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主阵地。
(一)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园区。充分考虑银川经济社会发展和目前我市产业园区“小”“散”“弱”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保留国家级园区的基础上,按照“一县(市)区一园、错位发展、成果共享”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园区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园区,重新整合布局。
(二)进一步明确园区主导产业。按照自治区确定的九大产业,结合各园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鼓励支持园区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布局主导产业,建立园区扶持产业目录和限制目录,合理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三)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园区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益财税体制封闭运行机制,园区产生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部用于园区建设和发展。明确园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充分赋予园区建设发展事权相匹配的财权。支持有条件园区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开展融资和投资业务。
(四)推行园区去行政化改革。各园区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除园区管委会保持必要编制身份外,其余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企业化管理体系。给予园区自主决定聘任或解聘工作人员的权力。
(五)赋予园区建设发展事权。赋予园区一定的决策权,让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扶持政策上有自己的决定权,让“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园区的事园区办”。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由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按照园区需求和承接能力,授权园区办理,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代办服务制度。
(六)构建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结合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考核指标体系,在党建工作、安全生产、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税收贡献、亩均效益、科技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高质量发展指标。进一步强化对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园区绩效工资计提直接挂钩,作为园区市管干部和提拔使用年度考核的依据。
联系人及电话:马静18995181491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9月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