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45Y/2022-00194 发布日期:2022-09-16
        发布机构: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名 称: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51号”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51号”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杜召峰等4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办理)。市工信局在接到委员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指定由杨雪(中小企业促进科人员)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与市审批局、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局联系沟通,就提案相关事项对接了解了具体情况。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委员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市工信局局长潘玮璐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建议一:指导企业提升发展“内力”,主动转型升级。

        办理情况:

        (一)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银川市坚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的梯度培育推动模式,挖掘一批在细分行业内技术领先、产品质量优、市场份额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依托专精特新后备培育—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对在培育库企业实施定期跟踪、动态管理、分类培育。2022年,培育认定中欣晶圆、金石机器人等32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牛自动化、共享智能装备等8家自治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争取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资金1260万元,惠及企业35家。截至目前,全市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467家,数量均位居全区第一。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2.97亿元,增长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参与或主导制定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70项,拥有专利1607项。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四大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标对表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四大改造”,强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发展,尤其把培育新材料产业作为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一是结构改造深入推进。制定了《关于建设“中国新硅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方案,着力打造“中国新硅都”。开展竞争力要素、膜产业、高纯石墨产业研究,瞄准前沿技术布局未来产业。组织开展2022年供应链专项申报,对骨干龙头企业软硬件投入给予补助。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二是技术改造持续向好。开展行业对标、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推动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兑现2022年工业计划项目(技改专项)和2021年技改后补助工作,补助资金1051万元。三是智能改造提速扩面。聘请第三方服务商免费为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在2020年诊断100家基础上,2022年完成118家企业诊断工作。下发《关于申报企业智能改造项目的通知》,对完成智能改造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启动园区智能化改造项目申报工作,永宁工业园、综保区和阅海湾3家园区申报。获批自治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个,全市工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四是绿色改造稳中有进。对重点用能工业企业每月用能情况进行监测,对新投产达产、审批、开工建设的项目适时跟踪服务,加强能耗与企业产品、产量、产值的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做好项目节能审查工作。制定了《支持企业绿色改造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对工业企业实施的绿色改造和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给予补助。

        建议二:强化科技创新引导,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办理情况:

        (一)政策支撑壮大企业创新发展实力。一是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配套制定“科技金融”“离岸+飞地”等文件10余个,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包抓、责任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创新全链条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体制。二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市战略 建设银川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的实施意见》《银川市人才梯次培育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配套做好政策“立改废”,修改调整《银川市高精尖缺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发布“银川人才兴市30条”,建立起“1+N+X”人才政策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在支持企业用人主体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二)项目支持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领、“人才小高地”建设等人才工程,累计认定各类企业高精尖缺人才259人、支持实施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40余项、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近400名,先后组织实施大学生宜居工程、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生活补贴,支持企业引进青年大学生千余名。近年来,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近1亿元。二是搭建企业招才引智平台,对接智联招聘、58同城,搭建线上引才交流平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院校”双向交流恳谈会,累计为我市重点项目及企业引才聚才超过5万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0场次,为企业解决用工1.8万人。围绕银川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企业发展实际,设置人才需求监测点,编印《银川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1200余家重点产业企业岗位需求信息2.2万个,同步将相关惠企、惠才政策精准推送至适用企业及人才,实现了“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三)强化培训激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一是加快推进“科技+人才”同频共振。制定印发了《银川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建设方案》,建立咨询委员会入选委员专家库,首批遴选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学者16人,同时积极推进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智库建设,第一批拟聘任专家11位、合作单位1家,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班”等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10余期,累计培养企业家500余人次,帮助企业拓宽创新思路,对接产业合作,努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启动“凤城民企大讲堂”,统筹区内外培训资源和各部门培训力量,为企业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习提供多元化载体。

        建议三:搭建良好平台,加强企业合作,坚持内涵发展。

        办理情况:

        (一)聚力创新环境,增强创新体制推动力。一是研究制定了《银川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强化创新载体建设、资源配置、人才集聚、生态营造,精准对接企业技术、人才、资源等需求,引进国家级学会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共享铸造3D打印等300多个项目立项自治区科研项目。创新“前引导+后补助”扶持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四院一中心”,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家,建成技术创新中心173家。二是组建首期规模为1000万元的“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力度,精准服务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二)聚力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载体支撑力。一是通过科技专项、科技金融、创业辅导、“双创”大赛等方式,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育成体系,新增培育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4家。二是举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政策培训班,参训科技型企业50余家。一对一开展申报辅导20余家次。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面向从事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领域科技服务,征集科技服务业项目,拟支持资金100余万元。四是平稳推进中科院银川中心撤并及科技资源整合,制定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全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在我市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三)聚力交流合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成立了中国(银川)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举办了中国(银川)新材料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利用“科创中国”线上线下平台和资源对接知名专家和团队为企业“一对一、点对点”解决需求和问题,与广州、嘉兴、天津滨海新区一同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园区),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二是东西联动推进银川产研院“四院一中心”运营和项目落地。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利用银川产研院各类创新资源搭建项目联合攻关和成果落地转化的创新走廊。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积极服务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优质抗寒旱品种选育、优质葡萄栽培体系构建、本土微生物资源开发上取得技术突破。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召开产业技术对接大会,邀请知名专家来银服务,并通过线上、线下分享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搭建西北领先的新材料公共检测平台,服务区内外企业60余家,检测样品近万份。中国电科(银川)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推进量子加密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合作,形成了一批量子科技应用成果。清华大学-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组织实施49项数字治水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其中“水联网现代化灌区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壁垒。三是强化离岸孵化+飞地育成实效。制定印发了《银川市离岸孵化器和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管理办法(试行)》,重点考核落地项目投资额、产值、人才引进、实现税收及带动就业等指标,提升各平台项目孵化引进实效。截至目前,各平台累计在银落户项目突破100个,实现产值900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

        联系人及电话:杨雪   6888507


        附件:建议清单表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9月13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