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教育概况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987/2023-00110 发布日期:2021-12-24
        发布机构: 银川市教育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教育局
        名 称:银川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银川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银川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教师减负、“双减”任务落地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持续加快教育格局调整和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改革,强化教育观念变革,推动“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落实,有效缓解学位供需压力,扭转学校、教师及家长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保障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切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完成重点工作

        (一)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坚强有力

        一是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统筹。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增加人大、政协分管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19个调整至37个。全年市委常委会、专题会1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政府专题会30余次,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4次,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全区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并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银川市已建立了市、县(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和教育团工委工作体系,实现全市教育系统100%全覆盖;市教育工委118个基层党组织已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配备率100%,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覆盖率100%,已成立的民办中小学党组织“五个一”标准化建设100%。三是推进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工作先行先试。率先启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兴庆区提前完成校长负责制工作全面实施,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实施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和党组织服务管理下沉分校、同步提高分校党建工作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推进各学校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书记校长以及委员履职、制度规范等,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四是实施星级党组织创建增强组织活力。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党委等3个党组织被自治区教育工委和银川市委命名为“五星级党组织”,兴庆区三小党总支等13个党组织被自治区教育工委命名为“五星级党组织”,市教育工委基层学校党组织四星级以上占比17%,0星级及未评星的后劲党支部占比下降至5%,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五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印发《中共银川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组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讲师团,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13场、基层宣讲185场次,覆盖党员教师64167人次。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童心向党,争做时代好少年”等仪式教育600余场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礼赞百年华诞”“党的故事我来讲”等系列主题活动近1400余场,联合市委宣传部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等主题制作“闪亮的名字”思政课,让学生们在情景式、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实践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制定“三进”工作方案,以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抓手,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学校思政教师列席市教育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制和市教育系统理论宣讲“三级联动”机制,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录制完成60节“空中课堂”精品课,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课程教研、同课异构、示范课展示等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思政改革中考命题改革研讨。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课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竞赛、展演和实践活动。二是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了《银川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全市设置近200个小菜园(果园)类等学校室外劳动基地,700余种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开设率达100%;通过提高德育质量、提升智育水平、强化教会体育勤炼常赛,组织开展全市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多名学生代表宁夏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获佳绩。加强美育熏陶、注重劳动教育实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着力解决轻于德、弱于体、疏于美、缺于劳的问题,让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质。三是全面推进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将创新素养教育落实情况纳入各县(市)区及直属学校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紧密结合“互联网+教育”“五项管理”等重点工作推进创新素养教育,以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评比展示活动为抓手,在课堂教学评价“五项核心指标”中设置创新素养评价点。每两年组织开展银川市普通高中学生“设计与制作”作品展评活动,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国家创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宝湖校区等5所学校被确定为自治区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学校。

        (三)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稳步升级

        一是加快实施资源增量达标。银川市投入13.8亿元,实施94个教育建设项目,增加学位2万个。正在编制完善《银川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171个教育建设项目,投入88亿元,增加14.8万个学位。全市谋划实施新建改扩中小学幼儿园项目94个(其中幼儿园31个、小学37个、中学25个、教育保障类1个)。全市67个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基础建设项目已复工开工建设,市本级银川市北塔中学扩建工程、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南校区综合提升改造等2个建设项目,兴庆区三十四小学、五幼分园等13个建设项目,金凤区第九幼儿园、第十五小学、三十六中学等15个建设项目,西夏区教育小镇幼儿园、小学及初中等19个建设项目,贺兰县第七幼儿园、第十小学等10个建设项目,永宁县第五幼儿园、闽宁镇原隆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6个建设项目,灵武市第七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等2个建设项目;其中兴庆区第三十三小学等37个项目已完工,可提供学位20580个(幼儿园6570个、小学10410个、中学3600个)。积极推进29个新建教育项目用地手续、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二是学前教育普及优质发展。印发《银川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10.7%,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保持在50%以上,普惠率达到85%;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9248万元,对全市206个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进行督导复核,完成贺兰县、金凤区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评估首轮验收,形成《银川市关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保障的若干措施》。三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制定《银川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委托银川二中托管二十一中、三十三中,银川九中托管三十六中,实验小学托管金凤区二十四小,成立支持宁东教育发展工作专班,实施第四期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出台《银川市直属学校与市管县(市)区属学校委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全市共组建53个教育集团(自治区3个,市直属7个,兴庆区9个,金凤区6个,西夏区5个,贺兰县6个,灵武市17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4.7%,比上年提高0.1%;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8%,与上年持平;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2.11%,比上年降低5.55%,起始年级无新增大班额;四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6%,比上一年提高0.8%。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部消除,起始年级无新增大班额。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和育人方式改革,举办第四届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评比展示活动,开展全市普通高中九门学科及艺术学科大教研活动,承办“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研讨活动,扩建改造3所普通高中学校,委托银川一中托管三十一中并升格为完全中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入“沿黄九省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签署《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济南宣言》,对接区市产业发展增设11个专业。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银川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及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拟定《银川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四)教育服务先行区建设能力提升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对标自治区九大产业、银川市十大产业发展,指导银川市11所职业院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了各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健全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与区内外8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行“1+X”证书制度。目前,辖区6所职业院校被列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在建筑信息模型、Web前端、老年照护等6个领域开展试点,占全区试点院校的50%。二是围绕九大重点产业加大人才培养。制定出台《银川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 年)》,近三年筹措经费1.68亿元,为职业院校引进更新各类实训设备及教学设备。增设现代养殖、煤化工、新能源、养老等专业,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为区市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积极主动构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室)330余个。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实现网上招生录取,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印发《银川市教育系统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组建市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讲师团,开展教育宣讲活动185场次,受众61467人次。围绕“感悟思想伟力”等六个重点内容和“更加自觉地把政治责任扛起来”等四个更加自觉要求,开展12个专题研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教师法纪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等160多期师德专题培训,组织900余名教师参加党规党纪和师德师风应知应会测试,1500余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各直属学校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发送廉政短信教育警醒教职工,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意识。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满足教师发展需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四有”好老师。三是优先保障教师待遇。足额缴纳中小学教师(含特岗教师)职业年金、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和公务员同样享受民族团结奖、政府效能奖、创建文明城市奖。义务教育教师级别薪级工资逐年增长,年人均工资逐年递增并高于辖区公务员年人均工资。按统一标准核增校长、班主任津贴和寄宿制学校绩效工资问题。落实市财政每年单列200万教师培训经费,通过“国培计划”“集中培训”“送培到校”“区外送培”等形式,年均培训校(园)长、学科教师11000多人次,幼儿园、中小学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四是统筹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2021年,在兴庆区、灵武市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任、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通过补充新教师、增加农村特岗位教师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共招聘特岗教师4387人,选拔国家公费师范生989人,引进研究生、本科院校毕业生等高素质青年教师1735人。五是逐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高效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安排6040余人次参加“国培计划”的 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项目43个。统筹推进自治区培训项目,组织银川市直属学校137人参加自治区教育厅16个项目的培训。定制银川市级培训项目,精心设计制定了《银川市2020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设立了21个培训项目,对全市67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市级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配合自治区教育厅完成了区级2020年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安排的10个培训项目;完成了2019年银川市直属中小学幼儿园4800余教师的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任务。

        (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入

        一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全面认识教育改革新特点新任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事项有关文件清理,根据自治区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定印发银川市“两个清单”;稳妥实施中考改革,在全区率先建立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平台,将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纳入中考考试科目。二是构建校园综治改革机制。落实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强化校园综合治理能力,建成银川市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教育系统双随机执法检查平台和食品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器及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护学岗”四个100%工作目标。三是完善校园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按照“一年攻坚落实、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紧扣校园治理《实施意见》要求,围绕“五大行动”,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扎实推进校园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和校园治理现场观摩推进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治理达标县(校)验收考核工作的通知》,对标县(市)区65项任务、中小学(幼儿园)49项任务,推进校园治理达标和示范县(校)创建工作。抓好“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先后召开“五项管理”推进会2次,制定《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措施落实工作的通知和督导细则》,受到国家督导团的充分认可。

        (七)“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成立“互联网+教育”工作专班。专班整合行政、教研、信息技术、师资培训等多个部门职能优势,先后开发建设了银川市智慧教育系统5个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评测、资源生成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实现智慧党建、智慧教学等多种功能,培养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能力,逐步建成服务银川教育发展的优质“智慧”教育支撑体系。二是探索实施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模式。以项目式、混合式探索形成银川市中小学“三个课堂”543云课、云师、云校研修共同体,形成《银川市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操作手册》有效指导全市“三个课堂”建设实施效率。三是打造信息化建设研究高地。支持建设“兴庆区未来教育学院”,争取“宁夏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银川,打造银川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引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团,搭建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化人才智库,科学指导银川市“互联网+教育”发展。四是实施京银“互联网+教育”战略合作“双优云桥”项目。2020年实施完成“名校联盟 双师课堂”““一带一路”共读项目”等8个子项目,全市共有102所项目学校1431名种子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共完成线上培训334场次,参训教师68677人次,讨论交流5435万人次。项目实施生成了一系列具有银川市本地教育特色的案例、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学生作品等成果。

        (八)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教育公益性原则,动真碰硬强化“双减”和“五项管理”任务。一是压茬推进校外培训整治力度。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成员单位纳入“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通过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民政、公安等各相关部门高效联动,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58%;制定实施《银川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暂行)》,校外培训机构纳入资金监管率达到80%;印发《关于做好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的通知》,细化流程,简化程序,保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年底前“营转非”100%。二是鼓励创新方式减轻作业负担。制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等学校数占比均为100%。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工作,通过教科所微信公众号专栏展示,宣传借鉴优秀案例。落实每周一天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围绕“如何科学设计作业”开展项目式教研活动。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作业填报小程序开发,提高学校作业监管效率。三是力推课后服务缓解家长焦虑。印发《银川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银川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和幼儿园延时服务费收费方案(暂行)》,规范课后服务对象、时间、内容和模式,建立课后服务收费机制,增加教师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行作业管理制度,配备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课后作业,85%左右的学生都可以在校完成作业。在课后作业辅导的基础上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成了学科拓展类、艺术类、体育类、社会实践类、创客类等约20个大类近300项素质拓展课供学生选择。与社区、家长志愿者、少年宫以及艺术类培训机构加强协作,聘请647名社会专业人员进校参与服务,最大程度保障课后托管服务师资需求。坚持教师自愿参与原则,鼓励学校探索实施教师弹性上班制度,实行教师轮流排班制度。目前,全市教师自愿参与课后人数为15565人,占中小学教师总人数80.4%。

        (九)校园疫情防控应对措施科学高效

        一是“三级巡课”确保线上教学高质量。银川市借助西夏区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实施的线上“巡课”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市级教研员、县(市)区教研员、学校教务管理人员3级力量组成线上教学巡课组,巡课人员通过线上巡视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互动交流、作业布置、辅导答疑和学生学习状况等内容。二是“九方责任清单”确保疫情防控举措高标准。疫情防控“九方责任清单”扎实高效,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疫苗接种率 12-18岁为98.3%,3-11岁为95.65%,先后启动机关干部包片包校专项督查工作,将6个县市区、区直属、市直属学校进行层级连片包抓全覆盖,织密线上疫情防控监管网。三是“三级督查”确保线上教学严纪律。学校自查整改问题,建立网络课程普及应用机制,坚持从一线找问题,从基层找策略,先后推进宁教云APP、classin、阔地直录播系统、腾讯会议等多种方式,浸入式开展线上教学。县(市)区督查搭建应用,建立标准化课程资源应用模式。银川市普及推广宁教云在线课程注册应用,将县区所有学校进行宁教云数字关联,有效实现了手机端精准推动数字课程和资源,保障了学生间、年级间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市级巡查管控,建立线上教学规范监管体系,结合“巡课”“包抓”工作,将网上课程教师言行、师德、授课内容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市级教研员进行网上“推门听课”,有效的监管了线上授课各个环节,提高了线上教学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困境凸显。我市现有幼儿园数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31.83%;在园幼儿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38.51%,幼儿教职工占全区幼儿教职工的54.38%。但我市学前教育处于改革攻坚期、结构调整期、需求变化期,面临公办园教师编制紧缺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现有公办园241所,教职工6948人,在编仅619人)、幼儿教师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稳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每月实发工资仅2600元左右)、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导致地方财政保障压力大。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58所(小学201所、初中57所),在全区占比为 13.47%;在校生286516人(小学生199841人、初中生86675人),在全区占比为32.1%。我市用全区不到20%的学校,承载了全区30%以上的学生,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标准,个别指标达标压力较大。

        三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保障滞后。我市现有普通高中学校27所(公办18所, 民办9所),在全区占比为40.3%;在校生55725人,在全区占比为34.66%。我市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还存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充分(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倾向明显,除普通班外,仅有少量艺术班、体育班和国际班,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没有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格局), 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准备推进措施还需完善等问题。

        四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还不充分。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4所(公办8所,其中行业部门5所:隶属自治区交通、水利等行业部门管理;民办6所),占全区总数的48.27%。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中职学校经费投入机制与发展不相适应,对标自治区九大产业,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仍然表现为学校积极,企业不积极。再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历层次较低,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匠型”人才不相适应,需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健全保障机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实保障。

        (二)重点任务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设高素质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进程。实施思政课课程体系拓展、“双减”任务达标。立足银川教育发展优势,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深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打造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推进全国县域义教均衡示范县区创建。做强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构建适宜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统筹配置全市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三新”改革实验校、实验市建设。

        4.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技术教育育人机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发挥黄河流域产教融合联盟作用。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全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加快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5.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师资结构布局,深化“县管校聘”机制改革,加大对特级教师、“三名”工作室的支持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定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6.推进“互联网+教育”迭代升级。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统筹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提升。深入推进“双优云桥”续建项目,加快“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生成性、高品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推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教学、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水平,实现融合创新、智能引领。

        (三)具体举措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深化“四比三优两满意”党建品牌。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党组织要结合本校实际,2022年6月前完成学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选拔方式全覆盖,坚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实现市、县(区)教育工委所属学校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三星级以下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新当选的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加大党建示范点建设,培养基层党建示范点不少于15个。严格党务管理,全面推广使用“一本两册三台账”。深化星级党组织创建,到2022年底,一星级及以上党支部创建率达到96%以上,三星级及以上党支部创建率达到65%以上,“四星级”“五星级”党支部占20%左右。

        (2)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思政课教师列席同级党组织学习会议制度,年度内对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不少于24学时。进一步健全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落实党组织书记上讲台制度,每学期听思政课不少于4次,为学生讲思政课不少于4课时,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方法途径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持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巩固深化作业管理“减量、提质”成果,组织开展分学科作业设计教研培训,制定《银川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编印《银川市中小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作业设计评选活动。理顺课后服务费收支机制,组织召开银川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观摩交流会,编印《银川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4)稳妥推进考试招生改革。指导各县(市)区修订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改革,改进优化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录取平台,将中考“指标到校”分配比例从60%提高到70%,以后逐步提升。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制定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科目考试方案,探索采用信息化方式组织考试。

        3.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5)统筹协调谋划实施好全市教育基础建设项目。2022年全市谋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项目达53个,总投资约27.6亿元,当年可提供学位达19000余个。其中,市本级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9个,总投资约9.6亿元;兴庆区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8个,总投资约2.5亿元;金凤区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7个,总投资约5.7亿元;西夏区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2个,总投资约4.5亿元;永宁县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个,总投资约2.9亿元;贺兰县计划实施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个,总投资约1.4亿元;灵武市计划续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1个,总投资约1亿元。

        (6)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出台《银川市关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加强学前教育保障的若干措施》,全面完成金凤区、贺兰县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示范县(区)。按照区级标准打造1-2个自治区级“幼小衔接”实验县(区)。全面实现幼儿园安全防范“四个百分百”建设目标。

        (7)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银川市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创建工作台账,确定分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督导评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2年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建设项目19个,初中建设项目17个;落实《银川市直属学校与市辖县(市)区属学校委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新组建3个教育集团、10个学校发展合作体;组织召开银川市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总结会,展示交流经验成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8)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成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银川市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加强政策宣传。制定《银川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规划》,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专业培训。

        (9)深化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学科全面育人研究。继续加强银川市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内容、方法、策略和机制的系统研究,充分发掘并全面落实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协调,强化对“教-学-练-考-评”研究,特别加强对创新作业与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继续深化“推进课堂变革”活动常态化、数据化和科学化;深化教研体制机制改革。制定《银川市教研工作管理细则》,严格教研员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选聘程序,试行教研员定期轮岗;打通教研员培养路径,针对教研员岗位职责开展定期培训,以区域发展重点项目研究促进教研发展,实行教研员“五保”制度,教研重心下沉一线学校,提高学校教研质量。加快教研功能转型,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新时代教研要求,明确任务。成立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研究中心和思想政治研究中心,助力银川教育高质量发展。

        (10)切实提高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质量。紧盯“三新”改革示范区要求,争创“三新”示范市,启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分学段、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支持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教学个性等因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优秀教学案例。积极推进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创新,强化实践教学,打破学校的传统边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继续实施高中大教研,巩固新课程、新课标理念转变和方法落地,强化对新教材、新高考课程实施研究,加强对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选课走班的研究。

        4.提升教育多元服务能力。

        (11)加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印发《银川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设1-2个对接县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资金建设1-2个公共实训基地,成立1-3个职业院校校际联盟,加强资源共享,联盟内形成“产学研”发展联盟关系和协同互动“对话”制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召开银川市校企合作洽谈会,评估认定15个特色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出台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打造5-10个职业学校思政精品课。坚持开放办学,加入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港澳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1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出台《银川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立足宁夏煤炭、旅游、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围绕企业、公司关键技术、紧缺人才,推动专业优化设置、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以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灵武市职教中心为龙头,引领中职教育,争取自治区教育厅资金实施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打造新能源汽车、养老、护理、家政等新兴专业。加大重点产业“订单式”培养力度,以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为示范引领,推动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招工相衔接“订单式”培养机制,实现重点产业专业学生“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

        5.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13)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幼儿园教职工,严格落实教职工准入机制,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到2022年底全市85%以上的幼儿园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持证上岗。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落实依法依规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逐步实现公办园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14)改革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建立中小学教职工配备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市县两级教育、编制、人社部门坚持按需统筹原则,合理确定年度教师补充计划,坚决杜绝“有编不补”、长期使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各种形式“吃空饷”。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及时下达中小学教师自主招聘指标,切实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15)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现有办学规模核定并逐年增加人员编制数,对编制短缺院校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完善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相关用人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拓宽从行业企业选拔优秀教师的渠道,通过绩效工资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通过探索实施放宽高工、高技退休人才兼职职教年龄限制,保障兼职教师聘请所需经费,有效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50%。

        (16)推进“县管校聘”体制改革。深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改革。坚持控制总量、挖潜创新、盘活存量、提高编制使用效率,按照“标准统一、动态调整、余缺调剂”的基本思路,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变化、教育教学任务增减等情况,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分配方案及动态调整意见。按照“统一标准、岗位统筹、分类核定、职数统管”的原则,对照现行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整合县(市、区)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每年统一核定岗位总量和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数量,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动态调整,逐步优化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建立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会同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岗位需求的原则,定期申报招聘计划。强化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探索建立市直中小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将交流轮岗经历作为校长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健全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学校统筹使用教育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岗位和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评先奖励、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等管理工作。坚持“有岗必竞”原则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校内竞聘、片区竞聘、跨片区竞聘等多种形式竞争上岗和组织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完善聘后管理措施。实施聘用合同管理,通过竞聘上岗的教职工与学校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聘用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履职情况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竞聘和调整、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等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中小学教职工退出机制。强化中小学教职工考核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师德表现、能力水平、业绩贡献为评价内容,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分类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实行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暂缓注册、注册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17)建立新时代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评选、成立新一批特级教师工作室10个、名校长工作室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0个、学科名师工作室20个。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培育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凤城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队成长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落实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教育预算,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四是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和长期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坚持长训与短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以新课程师资校本级学科培训为重点,鼓实劲,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老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资料信息以及科研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组织开展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和学科改革行动计划,大力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班主任工作水平。以银川教育网为平台,实施名师、名校长网络工作室建设计划,实现名师、名校长教育资源的共享,并发挥名师、名校长在全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作用。

        6.打造现代化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18)加强教育信息化特色项目成果落地。加快4所全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项目,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提升。深化“双优云桥”二期项目京银合作工作形式,发挥北京7位高校专家、7所北京名校、9个名师工作室等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实施“互联网+课堂推变”课堂效果自诊断体系建设工程、“三个课堂”京银名校联盟教研提升工程、“互联网+阅读生态”共读工程、“互联网+创新素养”培育共建工程、“双优云桥”教师研修培训平台等5个子项目,组成专家组,全面跟进项目实施和成果验收,保障项目实施成果落实落地。

        (19)构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多元主体。在人员编制配备、体制机制、经费保障上建好银川市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将信息中心、教科研力量、师资培训等功能融为一体,从银川市层面统筹打造“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依据县市区特色、直属学校发展实际,整体推进银川市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变革相应课程体系。引入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实施教育合作共建项目。积极搭建引入教育部信息化研究项目,探索博士团驻校研究共建教育合作项目模式,共建、共享的实施“互联网+教育”项目研究,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市。探索跨界共赢,构建服务供给多元化格局。坚持共享、互联、互通,打破学校信息化传统构建模式,转变社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角色定位,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尝试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建立社会企业为学校提供课程服务常态化运行机制,实现普惠化服务供给、定制化课程资源共用共享,政企、校企高效合作创新模式推广应用。


        银川市教育局

        2021年12月20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