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解读

        解读方式:文字方式 生成日期:2023-01-31
        来源: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解读单位:转自银川新闻网
        政策原文:中共银川市委员会 银川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政策解读: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日,银川市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提出,2023年我市将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该文件的制定,充分体现了银川市委、市政府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

        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1.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68万吨以上。

        坚持“四水四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粮粮、粮菜、粮饲”等麦后复种模式。

        开展粮食储备库及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建设。

        争取3个以上产品入选“宁夏好粮油”。

        2.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推广“鱼菜共生”发展模式。

        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61万亩、153万吨,打造一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绿色蔬菜直供基地。

        扩大牛羊肉和禽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奶牛存栏达到28万头,生鲜乳产量达90万吨以上,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6.6万头、217万只。

        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分别稳定在10万亩和7.8万吨以上,水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3.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

        全面推行“一地一码”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加快推进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大力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不断规范终端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以上。

        全面完成土壤“三普”,加大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造,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4.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力度

        强力推进种业振兴,加快实施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粮食种子产业集团。

        依托良种繁育核心企业和专家院士工作站,加大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强强联合开展灵武长枣、黄河特色经济鱼类等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加快推动高产奶牛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高效批量繁育、设施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转化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

        培育农业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农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

        强化葡萄酿酒作业、枸杞采摘等新型农技装备示范推广力度,扶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

        建设农技农艺融合示范园3个、智能农机示范园1个。

        落实好自治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植保、收获等新机械新产品试点补贴政策。

        5.增强防范和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能力

        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集中精力扶持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1.推进“六特”产业做优做强

        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

        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引领、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

        举办202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经销商大会。

        实施葡萄酒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建设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和银川产区线上VR实景展馆。

        全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1万亩,力争酿酒葡萄产量达到9万吨。

        枸杞产业坚持做优做强品牌,加快打造中国枸杞精深加工基地。

        牛奶产业重点推进高产奶牛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和蒙牛西北奶产业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等项目建设。

        肉牛滩羊产业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良种繁育、品质打造。

        冷凉蔬菜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抓好标准园和集配中心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发展预制菜产业,努力打造西北高品质冷凉蔬菜基地和全国重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支持贺兰县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力争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综合产值分别增长15%、10%、10%、4%、5%、5%以上。

        2.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以上。

        加快推进恒生西夏王葡萄及葡萄籽深加工、富杨年产13000吨乳粉及乳制品生产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与深圳百果园等对接力度,力争落地5至8家农业领军企业。

        3.深入推进新“三品一标”建设

        加快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指标和标准制定,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优质粮食、枸杞、牛羊肉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团体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

        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集中连片老旧设施温棚改造提升。

        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深入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建设,实现定人定责乡(镇)达85%以上。

        举办农产品品牌创意大赛,遴选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次性分别给予以奖代补资金4万元、3万元、1万元支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0个。

        积极参加“宁夏品质中国行”推介活动,办好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

        4.培育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加大高标准产地集中区预冷保鲜、低温分拣集配、冷链加工仓储配送、冷链物流集散等设施建设,推动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加快银川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引导四季鲜、海吉星等农产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集散发展。

        加快建设一批“多站合一”的乡村客货邮商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综合服务点,改造升级1个县级邮递物流中心,持续提升26个乡镇邮政快递网点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新(改)建乡镇商贸中心5个以上。

        5.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打造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0个、示范点6个、示范村6个,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

        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争创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打造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家。

        借助银川数字农业平台,加快实施“一庄一码”工程,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游玩攻略。

        紧盯底线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精准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紧盯“三类人群”,开展监测帮扶“五个一”专项行动,坚决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底线。

        继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与国家、自治区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2.倾斜支持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发展

        深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确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0%。

        对带动移民和脱贫群众收入增长20%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资金奖补、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深入推进自治区“一区十镇百村”示范创建。

        集中力量打造18个市级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

        实施移民地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30个。

        3.深化闽宁协作和社会帮扶

        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消费帮扶等全方位合作。

        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重点推进帮扶村(社区)产业发展、就业支持。

        集中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乡村面貌提升行动,加大村庄公共空间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整治力度。

        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分区分类开展粪污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3%以上。

        建设一批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末端处置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6%以上。

        启动实施美丽村庄整村推进示范奖补试点。

        高标准打造重点小城镇6个、宜居宜业和美村庄10个。

        加强宋澄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2.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实施乡村规划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应用。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公里,推动常住人口20户以上具备条件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建设,推动工程水网、信息水网、服务水网“三网”融合,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

        鼓励实施农房墙体保温、屋面隔热等节能降耗措施,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农房等新型建筑模式。

        全域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

        全面实施“六类低收入群体”农村危房、抗震宜居农房改造。

        3.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实施乡(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学前教育普惠率稳定在86%以上。

        打造县域医疗分中心4家。

        探索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或退休医生到农村地区多点执业。

        配套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紧急呼叫等智能化服务。

        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

        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和巾帼健康行动。

        4.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实现千兆光纤网络重点村覆盖率95%,行政村通5G比例达到80%。

        加快推进银川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更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监管等多跨场景落地应用。

        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0家以上。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行动。

        加快全国“数字供销”示范市建设,建成县级运营中心1个、乡级综合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网点20个。

        建设乡村气象、山洪、旱情等数据实时发布和预警应用。

        5.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办好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

        实施第二排水沟及四二干沟下游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治理沟道47公里,修复湿地4.3万亩。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营造林7.6万亩。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

        聚焦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农民增收13条和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政策措施。

        推进有组织有计划转移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以上。

        及时足额兑付财政直补、保险信贷等各项转移性补贴,推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9.3%和7.7%以上。

        2.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

        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行动,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

        培育新增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15家以上。

        探索创新企业垫底经营、农户出地出力、单价梯次递增、村组比例持股的“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连片种植。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探索“企业有偿垫付成本、农户照章种管、产值协商保底、市场共同考察、产品完全回收”新模式,让农民跟着先进学、跟着先进干、跟着先进赚。

        实施联农带农项目46个,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庭院经济等,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5.4%以上。

        3.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实施好灵武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

        稳妥推进贺兰县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4.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继续在贺兰县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评估试点。

        实施好第二批“中银E农通”农经服务平台试点工作。

        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式发展,试点开展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市级确定一个县(市)区、各县(市)区至少确定一个乡镇开展试点。

        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入实施发现一批产业带头人、选聘一批退役军人、找回一批在外发展优秀人才、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大学生“四个一批”进班子计划。

        2.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行“一村一辅警”“警民联防”建设,创建一批“塞上枫桥”派出所、基层法庭。

        推进乡村治理中心建设,积极推行“互联网+网格化”治理模式。

        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个以上。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

        探索推出“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等乡村文化品牌。

        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专场演出1000场次、文化志愿活动下基层100场次。

        办好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鼓励县(市)区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灾害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

        2.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50名专业干部到福建交流学习。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

        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

        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和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3.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三强三美”行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6个。

        4.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坚持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

        政策问答:您还可通过“市长信箱”栏目提交咨询留言,相关责任部门会为您详细解答。

        点击提交留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