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6004H/2023-00012 | 发布日期: | 2023-01-29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统计局 | 责任部门: | 商贸和服务业统计科 |
名 称: | 消费市场规模稳定 总体恢复平稳有序 —2022年银川市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报告之五 |
2022年,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全市消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市委、市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及时出台稳增长促发展“十条”“四保两稳一促”等政策措施,加大消费促进力度,制定实施全市促消费奖补工作细则,精心策划,压茬推进美食消费节、汽车消费节等七大品牌活动,消费市场和消费规模稳步恢复和提升。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62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零售总额的59.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区0.6和0.2个百分点,连续3季度位居全区五地市首位。
一、消费市场整体运行情况
(一)分城乡看,城镇单位零售额增速好于乡村。2022年,城镇单位实现零售额732.63亿元,同比增长0.6%,较前三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乡村单位实现零售额59.00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增速高于乡村单位3.3个百分点。
(二)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增速均有回落。2022年,全市实现商品零售额696.19亿元,同比增长0.5%,较前三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餐饮收入95.44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高于餐饮收入1.0个百分点。
(三)分企业规模看,限上限下零售额增速两极分化。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5.7%,较前三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限上单位增速高于限下单位8.4个百分点。
(四)分县(市)区看,消费市场整体稳步恢复。全市各县(市)区采取多项促消费政策稳经济救市场,消费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在全市6县(市)区中,兴庆区和金凤区合计实现社零总额516.32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65.2%,其中,兴庆区社零总额增速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金凤区增速与全市保持一致。
二、限额以上消费市场运行特征
(一)多因素叠加影响,限上消费市场波动前行
2022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呈现“前三季度增势良好,第四季度急速回落”态势。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在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5.8%、6.8%和9.5%,逐季回暖向好,主要得益于6月起实施的汽车购置税减半和国家、省市县系列稳保促政策的带动。但自“9.20”突发疫情以来,全市消费市场急速降温,第四季度限上单位零售额同比下降5.4%,严重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长。在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366.57亿元,同比增长5.7%。
(二)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增长,重点企业支撑明显
纳入统计范围的20类商品中,增速12升8降,其中6类商品增速超两位数,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的商品占25%。
吃穿类商品平稳增长。全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和服装鞋帽类实现零售额76.14亿元,同比增长3.9%,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粮油类商品零售由前三季度的4.2%上升到全年的4.9%,饮料类由前三季度的20.7%上升到全年的31.3%。重点企业支撑明显。2022年,全市零售规模排位前20的企业中,有12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分别涉及超市、石油、百货、汽车等行业,合计完成零售额221.05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60.3%,同比增长8.7%,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3.0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
(三)汽车消费贡献显着,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汽车类商品增速提高。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比最大,全年实现零售额125.26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0个百分点。受汽车购置税减半和政府购车补贴优惠政策即将截止的影响,12月汽车销量剧增,当月实现零售额16.28亿元,同比增长25.8%,拉动12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0.2个百分点。新型消费增势良好。2022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8.32亿元,同比增长72.8%,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2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5.0%,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全市汽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13.17亿元,同比增长1.9倍,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占汽车零售额的比重为10.5%,高于上年同期6.8个百分点。
(四)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势良好,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石油及其制品类是全市第二大类值商品,全年实现限额以上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10.81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30.2%,同比增长13.7%,增速虽较前三季度放缓6.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9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全年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持续为负,全年分别同比下降11.0%、16.7%、17.1%和12.4%,合计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持续下降,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下降7.4%、26.2%、12.5%和24.2%,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仅增长2.3%,较低的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导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1.0%,其中住宿业增长2.0%,餐饮业增长0.8%,均低于全市全年GDP增速水平。
(二)实体重点零售增长乏力
2022年,零售业有店铺零售额同比增长4.8%,低于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新百集团(连超、百货、电器、物美超市)零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20.5%,同比增长3.3%,低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2.4个百分点,王府井奥特莱斯、王府井百货和国芳百货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3.6%、22.2%和48.1%。大型零售企业增长乏力,一定程度上下拉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
(三)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
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亏损面达44.7%,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达98.5%,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每百元成本费用为95.2元,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各企业既要应对收入减少的压力,又要应对房租、人工等固定成本的增加,企业持续经营压力不断加大。
(四)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
2022年,全市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7%,全市限额以上小微企业销售额基本与上年持平,增速低于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15.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大个体销售额同比下降5.4%,增速低于法人企业20.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大个体营业额同比下降18.4%,低于法人企业13.0个百分点。整体上,小微企业规模偏小,经营更易受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偏弱。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延续,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2023年消费市场恢复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要进一步巩固政策既得成果,加快形成“靶向”促消费体系。一是总结2022年各项促消费政策效果,瞄准重点消费短板、重点消费客群、重点消费领域,因地制宜制定2023年精准化的促消费政策,并加强动态调整和优化,确保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并可持续。二是要制定精细化消费券发放策略。消费券对刺激居民消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水漫灌式发放和同类别产品反复发放易抵消其作用效果,要采取如初次使用者提高单券额度,累计使用较多、消费额度较大者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提高消费券“乘数效应”;三是在继续推动家电、汽车等传统商品消费补贴的同时,扩大商品补贴面,加强对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类的政策倾斜,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
(二)培育消费热点,形成消费增长多点支撑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增长5%以上,该目标的完成急需补齐消费短板,创造消费新点支撑。鉴于此,一是2022年住宿餐饮业已降至冰点,今年是住餐行业重拾希望的关键年,要最大限度的用足用好政策红利,联合文旅、商务、就业中心等部门,全力保障住餐企业良性稳定经营,力促住餐行业对消费市场形成有效拉动。二是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加快培育“互联网+”等消费新热点,释放新兴消费、升级消费潜力,形成消费市场的多点支撑。三是2022年度全市拟新入库109家法人企业和28家大个体单位,截至目前62家法人企业和28家大个体已确定入库,47家法人企业已通过省级审批,等待国家确认入库,137家“新鲜血液”的注入有望对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形成较好带动,为全市消费市场提供新动力;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继续在商贸企业培育壮大、纳规入统上花力气、下功夫。
(三)扶持实体经济,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实体经济具有吸纳就业和搅活当地消费市场等社会贡献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较差群体的支持力度,帮助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纾困解难,切实把国家、省、市出台的纾困解难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稳定的收入和收入预期是决定消费活力的核心变量,只有提高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费信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消费下行压力;短期内,应积极挖掘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长期来看,应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保供保物流,确保消费市场价格平稳,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从而不断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