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640100-119/2021-00008 发布日期:2021-01-08
        发布机构: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名 称:银川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银川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议和全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用5年时间,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到2025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银川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以上,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按15%以上速度递增,全市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0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对全市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2%以上,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到“十四五”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川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银川段)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2个、特色旅游街区12条;至少4个县区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银川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城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60家以上,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3-4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16-18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70家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及文化主题酒店、精品民宿等非星级旅游住宿单位达到2000家以上,接待床位达到10万张以上;创作打造精品文艺剧目、文旅演艺项目6个以上,拓展覆盖全市城市阅读岛100个。将银川打造成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核心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文化旅游消费中心城市、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和国际知名中国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破除瓶颈障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建立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坚持质量效益。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际眼光和高点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

        (三)坚持品牌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新态势,全面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

        三、实施步骤

        (一)工作准备阶段(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

        一是成立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包抓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开展专项调查摸排,组织市、县区文旅系统干部职工全面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准确掌握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开展文化旅游企业普查,建立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统计平台。指导全市各县市区文旅局对摸排出的规上文化旅游企业进行统计入库工作,做到应统尽统,为全市文旅发展蓄力续航。三是开展调研论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分组分别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机制、发展现状、产业规模、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入调研考察,全面掌握问题,形成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四是在调查研究和产业普查基础上,研究制定《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五是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落实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

        (二)规划布局阶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修改完善《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银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银川市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黄河-贺兰山生态旅游廊道建设规划》《黄河-贺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长城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统筹谋划、全域布局、一体安排。二是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制定具体推进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创新工作思路,调动全市上下力量,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三)统筹实施阶段(2020年12月至2025年元12月)

        一是全面统筹协调,及时召开工作组协调会议,积极促进文化旅游在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保障支持,实现深度融合、快速发展。二是建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库,指导督促县区谋划储备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立重点文化旅游发展审批、推进、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文化旅游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难题。三是实行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包抓责任制,按照责任分工,推进主要项目、措施、政策落地实施。对大型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深化文化旅游产品创造性开发,推进文化旅游业态创新性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健全文化旅游标准体系,优化文化旅游发展和消费环境,全面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四、重点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

        1.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坚定文化自信,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创意文化内涵,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深化文化产业“互联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创新。举办文创商品大赛,搭建创新展示平台,推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鼓励设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盟的“文化创意中心”。鼓励建设文化创意设计孵化基地,重点支持创意产品的研发推广,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银川文化艺术创意节,开展创意博览、项目路演、引资推介等活动,搭建银川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交易平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向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迈进。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网信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2.扶持发展数字文旅产业。积极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支持文化场馆、文娱场所、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数字互动娱乐、数字视听、网络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等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支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传播推广,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和内容。建设“互联网+演艺”平台,加强演艺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支持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活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网信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3.着力发展影视动漫产业。深入挖掘比较优势,扩大延伸影视动漫产业链。鼓励影视动漫企业努力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时代特点和影响力的原创影视动漫产品,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参股入股、联合出品或独家购买等方式参与影视产品创作生产发行。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建设银川影视拍摄基地及互联网影视产业园,吸引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影视制作实体机构落户,引导内容策划、拍摄制作和发行销售等行业高端企业来银拓展业务。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研发和制作优秀的原创动漫游戏作品和形象,构建以漫画、动画、动漫舞台剧、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游戏等互为支撑的动漫游戏产业链。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支持 AFN“一带一路”动漫活动和赛事等文旅融合载体,形成文旅消费热点。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网信局、市大数据中心,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4.繁荣发展演艺娱乐产业。扶持鼓励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的传承普及。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积极推进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创作项目,推进作品走向市场,转化成产业。大力开拓演艺市场,打造地方特色艺术品牌,支持发展中小型剧场,对长期在剧场演出且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演艺剧目和演艺院团,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强演艺团体与各地旅游景区、演艺院线、演艺联盟、经纪公司的合作,着力构建演出市场服务体系。支持国有及民营企业、文艺院团开展主题演艺创作,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动《不到长城非好汉》《岩石上的太阳》《情系贺兰》等经典艺术剧目外出巡演交流。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二)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5.建设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银川黄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黄河生态旅游廊道、黄河金岸旅游带精品景区提升工程、银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突出以重大项目引领和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启迪冰雪小镇、丝路明珠塔、银川文化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贺兰山漫葡小镇、闽宁镇明长城遗址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扩容,提升文化旅游高质量项目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在企业签约、选址、落地、经营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形成银川项目品牌。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审批服务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园林局、市投资促进,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6.培育产业园区。引导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游宜业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动银川市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孵化型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银川市文化产业发展高地。重点打造银川中关村文化产业园、银川城投文化城文化产业园、银川文化园、西夏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贺兰山漫葡小镇、大阅城文化演艺产业园等富含游乐资源、具有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功能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梳理旅游景区文化资源,加大培育和创建力度,全力推进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开展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其他A级景区晋级创建工作。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着力开发建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户外运动、影视娱乐、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精品民宿、文化演艺、非遗产品等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文旅小镇、美丽乡村、特色街区、汽车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和创建贺兰山东麓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公园。加快银川军事文化博览园、源石酒庄、中国花卉博览园、天山海世界、华夏河图艺术小镇、银川文化园等新兴景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构建黄河金岸生态度假品牌,发展滨水游乐、军整体验、度假旅游,依托沿黄水网密织的资源分布特点,立足提升黄河金岸文化旅游核心吸引品质,着力实施品牌黄河、夜游黄河、黄河小镇、黄河保护工程,以滨河休闲、城市度假为内涵,以现代化的设施和国际化服务为特色,加快黄河金岸文化旅游立体开发,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8.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利用,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程,加大对黄沙古渡、水洞沟、明长城、清水营古城、石沟驿古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力度等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引黄古灌区、古村镇等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着力打造“一山一河”文旅品牌,精心筹划组织旅游宣传推介、旅游演艺、银川游礼、徒步银川等重点活动,办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贺兰山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节庆的吸引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利用和民俗体验产品开发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文化演艺、创意人才、非遗项目、民俗文化进景区。深挖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美术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等,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研学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精心提升打造《不到长城非好汉》《岩石上的太阳》《情系贺兰》等一批旅游演艺剧目和实景演艺节目,鼓励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演出,切实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9.加快“文化旅游+”全业融合。深化“文化旅游+”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各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推动文化与康养、体育、农业、工业、科技等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与康养融合,大力支持贺兰山漫葡小镇、花溪谷、檀溪谷、白芨滩沙漠公园沙产业等康养项目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加快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利用文化创意设计提升传统工业制造工艺,增加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快化旅游与农业融合,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业态,重点打造一批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精品项目。加快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加快建设贺兰山东麓风景道,积极建设贺兰山户外山地运动基地、贺兰山户外滑雪运动基地、灵河公园极限运动基地等项目。依托银川山地、湖泊、平原、沙漠等自然资源优势,在做好银川国际马拉松赛、端午龙舟赛等品牌赛事基础上,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打造徒步大会、沿黄城市自行车、足球邀请赛、阅海水上系列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赛事,不断加强体育交流和城市品牌建设,使赛事规模不断攀升,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围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运用数字、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强化文化对科技手段的内容支撑和创意设计提升,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与葡萄酒产业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与葡萄酒产业融合,支持建设漫葡康养小镇、张骞葡萄文化产业园、金山葡萄酒康养小镇等文旅项目,打造集文化体验、酒庄休闲、影视拍摄、康体运动、高端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葡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黄金廊道,打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与枸杞产业融合,支持枸杞企业开展枸杞生态旅游、采摘体验、枸杞深加工参观等,形成枸杞文化、生态旅游观光、田园综合体等枸杞特色资源深度融和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与会展业融合,大力提升银川会展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打造中国(银川)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等一批具有国际性、示范性的品牌展会。加强与毗邻地区在人才培养、产业项目、产品展销、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形成互动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葡萄酒发展中心,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10.引导扩大文化旅游消费。鼓励实施景区免费开放日、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落实景区门票相关减免政策,继续推行景区旺、淡季门票价格,推出对本地市民实施半价优惠政策。鼓励各地举办各类旅游节、文化节和艺术节,评选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榜,打造银川独有、吸引力强、社会关注度高的文化旅游消费季(月)。推出一批主题旅游体验产品和线路,制定节庆消费指南,做大节庆文化旅游经济。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深化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

        11.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住宿结构,着力打造一批“有感有魂”的文化主题酒店和精品特色主题民宿。加快推进汽车旅馆、汽车露营地、星空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打造烙印银川标签的国际精品住宿,提升文旅住宿服务体验。建立旅游企业、景区与演艺团体合作机制,开发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沙漠文化、葡萄酒文化、长城文化、枸杞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根据银川市地域特征、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有针对性开发每个季节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等全季节体验,积极挖掘一批旅游“网红打卡地”,全面适应高铁时代到来的新供给,推动来银游客增长,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消费。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12.打造丰富冬季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冰雪运动、温泉康体、民俗体验、特色美食等资源,打造银川具有不同文化主题特色、民俗活动特色和休闲产品组合的冬季旅游品牌。深度开发滑雪滑冰、冰雪彩灯、温泉度假、健身跑等冬季旅游项目和景点线路,进一步提升丰富鸣翠湖湿地公园、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阅海公园、贺兰山岩画等冰雪旅游项目,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支持开展,支持开展特色大集、民俗灯会、元旦春节欢乐购物季等活动,打造“冬游银川”品牌。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13.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落实自治区、银川市农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园区和现代田园综合体。支持贺兰山东麓符合条件的酒庄申报A级景区,打造葡萄酒度假休闲目的地,做强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扩大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工作覆盖,建立实施晋级、降级和退出常态化动态监管机制,保证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14.着力培育城市夜游产品。创新银川“月光旅游”产品,发展灯光秀、水幕电影、特色街区、音乐会、观光游船、贺兰山星空朗读、岩画观星等夜游项目。策划深夜博物馆、深夜剧场、深夜影院、深夜书店、深夜美术馆等精品夜游产品,拓宽旅游产业链,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大力培育发展宁夏观光夜市、怀远夜市、敬德街、鼓楼夜市、西夏古城旮旯街等夜间游览基地,做强旅游“夜经济”,打造夜间消费文化 IP。完善公交服务保障,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支持夜景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夜间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点亮夜间消费场景。支持实施“悦游银川”项目,着力打造大悦城、丝路明珠塔、中国花卉博览园“大银川·云游之夜”、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贺兰山星空研学营地等夜游产品。鼓励商场、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在节假日期间开展晚间促销活动。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园林局、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15.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路网和通达景区路网建设,增加全市旅游公交线路和旅游公交专线。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着力老旧旅游厕所改造提升。完善旅游标志标牌和旅游导览体系,加强景区、乡村旅游点停车场、服务站、自驾游观景点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房车营地、自行车骑行道、旅游驿站等。加强阅海公园、鸣翠湖、典农河等水系航道整治提升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体系,在银川高铁站、河东机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贺兰山东麓旅游带、黄河金岸旅游带以及其他重要景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金岸旅游带游客集散中心、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具备信息咨询、形象展示、投诉处理、票务预订、医疗救助、交互体验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覆盖至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市级商圈。结合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提出的打造银川第二绕城高速,建设综合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改变银川交通大格局,形成银川产业发展新空间。完善 G110、滨河大道南北向交通和G307、山河大道东西向交通,接入银川城市绕城高速网络,构建银川旅游环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园林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加快完善“智游银川”银川市智慧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游银川”,实现数据资源 100%全共享、网上办事 100%全开通。与港中旅、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携程等线上线下旅游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一批以旅游为主营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持续优化4G、推进5G网络部署,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云闪付APP和符合银行业统一标准的各类型移动支付产品使用便捷度。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网信局,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17.推进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制定和推广与文化旅游相适应的旅游设施标准和经营服务标准。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主题旅游度假饭店、精品客栈、公寓酒店、乡村民宿等精品产品。举办全市旅游十佳品牌评选,对获评的十佳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等单位奖励,推动银川旅游业的形象和宣传窗口。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8.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畅通旅游投诉处理渠道。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促进文化旅游行业自律,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文化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织密文化旅游安全防护网。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网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扩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打造银川城市品牌形象

         19.加快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建立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与吴忠、石嘴山、宁东基地文化旅游发展衔接,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以贺兰山东麓、黄河金岸、典农河和灌溉古渠、长城游为重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集群集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联通文化旅游线路,统筹推进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一体化联动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园林局,各县(区、市)人民政府

        20.拓展文化旅游市场辐射。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沿黄城市带发展体系,依托宁蒙陕甘毗邻区文化旅游合作联盟、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及中阿旅行商大会等合作平台,加强与陕、甘、青、蒙等周边省区文化旅游合作,大力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文化旅游市场,加大与丝路沿线国家、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合作力度,推进互送客源、互为市场,吸引更多游客来银旅游。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支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市场。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吸引国内外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销售中心。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吸引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产生重大意义和影响的重点项目奖励标准采取“一事一议”办法执行。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21.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着力打好银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十大新天府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葡萄酒之都”和“黄河两岸”“贺兰山下”“长城内外”“星星的故乡”“西部自驾游目的地”等资源、环境、区位品牌,加大旅游在银川、休闲在银川、购物在银川等“六在银川”宣传力度,讲好“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丝路明珠,魅力银川”美好故事,全力塑造银川文化旅游新形象。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积极谋划文旅区内外市场营销活动;用好微博、抖音、快手、微视频、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提升打响“丝路明珠·魅力银川”城市品牌,切实提升银川市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银川市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创建工作协调领导。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张全智   市政府副市长

                    杨兆华   市政协副主席

        副组长:陈  东   市政府副秘书长

                     胡志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   涛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

                     张少志   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成  员:石   佳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马玉祥   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   颖   市发改委副主任

                    平   萍   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晓瑾   市科技局副局长

                     牛海龙   市工信局副局长

                     陈星华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闫   军   市住建局副局长

                      吴伟民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丁   明   市水务局副局长

                      裴燕琴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马金祥   市商务局副局长

                      王   芳   市文旅广电局副局长

                      雷   静   市卫健委副主任

                      马小龙   市市场督管局副局长

                      陈   梓   市公安局副局长

                      端传军   市国资委副主任

                      罗   力   市网信局副局长

                     王志刚   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王   莉   市市政管理局副局长

                     秦建忠   市体育局副局长

                     钟建元   市园林局副局长

                     陈元文   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陆   萍   市金融局副局长

                    张秀剑   市葡萄酒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艳芬   兴庆区政府副区长

                     樊莲再   金凤区政府副区长

                     刘   娜   西夏区政府副区长

                     南晓清   贺兰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马占山   永宁县政府副县长

                     胡晓敏   灵武市政府副市长

                     孙志强   银川文化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张少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制定方案,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制定本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抓好组织落实。

        (三)加大政策支持。制订出台银川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建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措施体系。文化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全力保障土地供给。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上下联动,确保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银川市财政要统筹上级及本级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强化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银川市文化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文化旅游项目资金,做好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整体部署、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四)强化人才支撑。将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对全域旅游专业人才、产业人才、实用人才培养,打造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与区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基地。引进高端旅游研究、规划、管理、经营人才,成立银川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智库,聘用国内外专家作为银川市文化旅游发展顾问。

        (五)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县(市)区年度效能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加强工作督查,对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及时通报。


        点击查看:一图读懂《银川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