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810C/2022-00604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11-11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 2022-11-18 |
名 称: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图文解读』 |
图解: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精神,进一步激发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宁政办发〔2021〕67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21〕93号)、《银川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银党办〔2022〕104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重大机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银川高新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将银川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聚焦产业,突出特色。以“产业聚焦、政策聚合、空间聚集”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特色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做优增量,调整存量,向结构要质量,形成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双碳”“双控”要求,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进银川高新区绿色化、低碳化、清洁化生产,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
——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完善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发挥企业科技合作主体作用,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开放创新水平。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管”的思维,强化“服”的理念,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加快从政策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由“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银川高新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重达2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总数比例达到50%,“瞪羚”企业实现零突破,培育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平台7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1%。
二、实施“科技强区”行动,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一)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要素向银川高新区企业集聚。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家积极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优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点实施差异化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精准化培育,严格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市场融资、要素保障等优惠政策。面向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努力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在科技项目、人才团队、创新平台等方面优先配置创新资源。
(二)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银川高新区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端研发体系,对获得国家立项并有资金支持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根据专项要求,市本级按实际到位资金给予一定比例配套支持。支持银川高新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率先建设市场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在银川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银川高新区行业领军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区内外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建设平台型、网络型、高水平产业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高效对接与融通创新。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前沿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强新能源、现代纺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食品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高端化;主攻节能减排、节水降耗、污染防治、固废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等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绿色化;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化。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银川高新区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和引导银川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每年组织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重点瞄准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最新科技成果在银川高新区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优先在银川高新区布设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鼓励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纳入全区技术转移网络体系,打造成为东西部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载体。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东部地区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提升银川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能力。
(五)加快创新人才集聚。支持银川高新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面向全国开展“双招双引”。探索支持科技型企业引才育才新机制,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在银川高新区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区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符合相关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自治区、银川市重点人才计划,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给予奖励。坚持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并重,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兼职、顾问指导、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柔性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银川高新区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现代化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园区和社会力量,利用闲置楼宇、工业厂房等资源,改造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支持银川高新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银川高新区整合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综合体,提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
三、实施“产业兴区”行动,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七)推进主导产业优势再造。优化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再生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基地,打造循环经济核心区。全面振兴现代纺织产业,推进现代纺织产业多元高端发展,加快形成原绒购销、洗绒梳绒、绒条纺纱、针织服装及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打造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提质升级绿色食品加工业,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业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稳固国家精品大米基地和全国商品粮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的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肉制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
(八)加速新兴产业抢滩占先。聚焦新兴产业,坚持全链聚合、多链融合,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新旧动能快速转换。抢抓自治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重大机遇,扎实做好绿能开发、绿色发展文章,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升级。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立足宁东基地上下游产业链条,在上游原料供给、中间产品配套、下游产品加工等领域集中发力,培育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功能纤维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九)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在银川高新区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推动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互联网+制造”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将银川高新区打造为新业态发展、新动能集聚的平台。
(十)积极构建链式发展生态。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激发“链主”企业在产业资源配置、技术研发创新、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带动作用。支持“链主”、“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嵌入国内外优势产业链,对进入自治区级、国家级“链主”企业等供应商目录的,给予资金奖励。支持提升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鼓励“链主”企业开放资源,提高本地化配套率,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并与“链主”企业建立长期供货机制。
四、实施“生态立区”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十一)推动绿色循环发展。支持银川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业入驻,严格落实自治区用水权、排污权改革,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约束激励机制。支持银川高新区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管理服务、企业监测、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数据统计等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
(十二)推进固废规模化利用。推进银川高新区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协同配套发展,鼓励和支持银川高新区招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建成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严格落实企业和开发区固废危废处置、利用主体责任,落实大宗固废用于建筑材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固废规模化利用,对符合享受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条件的,依法予以减免相关税费等奖补,促进项目建设,推动固废综合利用。
五、实施“开放活区”行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十三)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搭建与沿黄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区域间的联动与协作,建立设施共建、产业共育、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共同投资、“飞地”等形式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共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吸纳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加快设立产业“飞地”,实施延链补链行动,促进产业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提升银川高新区开放发展水平。
(十四)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企业科技合作主体地位,完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努力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示范区。鼓励东部地区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带资金来银创新创业,支持银川高新区和龙头企业在东中部地区建设“飞地”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台和离岸孵化器。
(十五)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对接。银川高新区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抢抓银川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带来的开放合作机遇,完善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和知名企业的创新合作机制,系统对接优质创新资源,重点开展交流合作、成果转化、咨询服务、人才政策推介等活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快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引导各类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和担保机构在银川高新区集聚。完善以产业基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市场化资本筹集机制,积极发挥金融育商招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区的新兴产业。积极吸引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银行,在银川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开展“科技贷”业务,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银川高新区工作的统一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细化措施,持续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规划统筹、政策配套、项目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体系。市科技局要加强对银川高新区的统筹谋划和督促指导。市直有关部门要落实好支持银川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十八)深化体制改革。根据银川高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进一步梳理下放审批事项清单,依照法定程序下放园区相应经济管理权限。鼓励银川高新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体制改革,与招商引资、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等市场化机构开展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银川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等。创新人员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十九)强化资源配置。统筹安排银川高新区重大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建设项目新增用地规模、用地需求。坚持“亩均论英雄”用地导向,支持银川高新区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开展“标准地”供地模式。支持银川高新区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园区,提升银川高新区承载能力。
(二十)推动晋级升位。银川高新区要聚焦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创业载体、新场景新应用、人才引进培养、产教融合平台、科技服务综合体、协同创新联合体、成果转化平台、中试熟化基地等有利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领域,加大发展力度,对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精准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在国家高新区中争先进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