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810C/2023-00029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01-13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发布日期: | 2023-01-13 |
名 称: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的通知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已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2023—202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按照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求,切实打好我市粮食种业翻身仗,促进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发展壮大粮食作物种业为目标,强化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推进品种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区域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推进种业发展二次创业,把银川打造成“黄河金岸优质种子产区”,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提供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统筹兼顾。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推进现代粮食种业品种创新、良繁基地、主体培育和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建设。
2.坚持市场主导、突出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做优做强小麦、水稻、玉米等优势特色粮食种业,整体提升种业发展水平。
3.坚持企业主体、创新驱动。以粮食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延伸种业产业链条,扶优扶强扶特色,摆脱同质化竞争,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积极推进科企融合,创新和拓展产学研用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4.坚持多元投入、社会参与。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种业投入新机制。政府重点支持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与保护、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育种创新平台、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各方重点开展粮食繁种生产基地建设、联合育种攻关和商业化育种及市场推广。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粮食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机制,基本建成与现代粮食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合作选育适宜我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优质新品种20个以上,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扶持一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公司,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我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把银川打造成“黄河金岸优质种子产区”。
二、重点工作
(一)着力夯实粮食种业发展基础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精神,采取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等“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奠定种子育繁基础,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9.2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提升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投入力度,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研究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盐碱地改良等专项规划,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210万亩,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高效节水农田达到30万亩,改良盐碱地面积1.19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实施现代种业园区培育行动,依托粮食种业科研院所良种育繁基地和粮食种业企业科技园等种业发展平台,围绕银川市农作物产业特色,建立现代粮食种业园区。到2025年,新建粮食作物繁育示范展示园区7个,良种繁育基地4.5万亩(其中永宁县1.5万亩,贺兰县2万亩,灵武市1万亩),打造集聚种业创新要素,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和优质种子种苗繁育生产能力,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动能。鼓励我市企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支持完善科研配套功能,改善南繁育种科技人员科研条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种子新品种栽培技术和农机装备集成配套作业模式,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二)加快推动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
3.提升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搭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库),鼓励辖区科研院所、种业龙头企业参与,不断完善全市粮食种质资源目录(名录)和保护名录,为种业研发打好基础。依托粮食种业科研院所和种业龙头企业,开展粮食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以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依托区内外粮食种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种业科技前沿,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提取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夯实育种原始创新基础,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县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鼓励企业在资源鉴定挖掘、开发利用中发挥主体作用,加快优质特色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打造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科研组织创新,争取国家、自治区创新平台建设补贴资金,推动以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区内外粮食种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银川市粮食种业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科技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骨干、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创新体系,健全要素跟着市场走的“首席专家+研发团队+企业+创新平台+资金支持”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校、推广单位和企业共建包括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作物加速育种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育种创新联合体等种业创新平台,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在种子创新研发、育繁、储备、推广、经营、农机装备等方面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构建优势互补、节约资源、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到2023年,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以上。到2025年,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以上,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集中种业科研力量,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优良品种,加快组学、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建立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到2023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项。到2025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补贴,支持种业企业转化科研成果,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推广“政府后补助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式。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种子研究周期,突出地域粮食生物学特性,培育特色优势品种。在小麦上,着力培育生育期短、高产优质的中强筋新品种3—5个;在水稻上,培育整精米率高、适宜精量直播、满足优质食味稻等多样化需求的优质高产新品种5—7个;在玉米上,培育适应性广、高抗(耐)性、优质高产的粮饲通用型品种8—1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强化对本地优势特色粮食主导品种开展保源、提纯、保质、推广。紧紧扭住当家优质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本着把优势巩固强化,把短板补强、补齐,围绕本地优质种子更具竞争力目标,着力开展小麦宁春4号、水稻宁粳43号提纯复壮,系统挖掘种源,提升品质,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小麦、水稻、玉米全产业链丰产增收。小麦上,加大早熟品种宁春61号、宁春58号、宁春55号以及国审优质新品种宁3015的推广繁育能力,选育“一年两熟”“一粮一饲”的小麦早熟品种,解决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水稻上,加大宁粳50号、宁粳57号适应直播稻种植的优新品种扩繁力度,选育适应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种;玉米上,加大紧凑型耐密植品种的推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利用银川市水土光热自然资源和全国最佳粳稻生产区、西北春小麦优势区和西北“黄金玉米带”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农民需求,科学论证粮食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优良品种销售前景、生产效益,综合新品种的种植特点,利用高效栽培技术,对新型品种进行科学分析,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并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引种计划。到2025年,引进优新水稻品种10个,粮饲两用玉米新品种15个,适合我市玉豆间作的大豆品种5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局)
9.提升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扶优扶强扶特色,培育并认定一批具有产业主导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等专而精的特色优势种业创新企业10家,在政策、项目、服务和品牌打造上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企业集群化发展,鼓励种业企业建立种业联盟,推动粮食种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银川市粮食种业集团公司,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抱团发展。推进质量兴种、品牌强种,引导并支持种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提升良种选育、生产加工水平和质量,大力培育“宁”字号或“银”字号种业品牌。(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科技局)
10.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深入贯彻落实“银川人才兴市30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种业科研人才。实施种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种业科研人才和基层一线人才通过双向挂职、赴区内外研修学习等方式,每人每年最高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补助,培养储备一批优秀种业科研人才。引导企业共同建立种业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完善种业人才培训机制,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探索“企业+政府部门+村集体+种业园区”等人才培育模式,开展制种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质量管控等技术服务,分类培养育制种专业技术人员,发挥农技主力军的作用,带动田间农技人才发展。畅通社会种业工作人员人才评价渠道,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申报职称,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由自治区对取得高、中级人员一次性分别给予6000元、3000元奖补,由银川市对取得初级人员一次性给予2000元奖补,不断打造和壮大专业化种业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育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10名,助理农艺师30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推进我市种业人才精准引进工作,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交流合作,鼓励企业组建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吸引一批区外种业人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
(三)建立健全种业发展保障机制
11.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争取中央、自治区种业发展扶持政策、资金,推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绿色高效重大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技术研发、供种保障、良种收购和储备、种业园区及种业集群建设、商业化育种、质量安全、南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强化市县两级政府粮食种业投入责任,加大粮食种业财政资金投入,对在银川市辖区建立集中连片粮食繁种基地的种业企业给予一定奖补资金,1000亩到3000亩之间的给予20万元奖补资金(含1000亩),3000亩以上的给予30万元奖补资金(含3000亩),每个企业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银川市粮食种业企业建立南繁基地给予1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农业类应届毕业生到辖区种业研究所实习,并给予一定工资、社保补贴,引导行业大学生从事种业育繁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科技局)探索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粮食制种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农业保险试点,实现粮食制种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全覆盖,切实增强企业及农户抗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金融工作局、财政局)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种子生产信贷业务,满足制种主体多元化信贷需求,对制种大户、家庭农场及经纪人,给予小额贷款担保及惠农信贷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12.完善种业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种业企业发展格局。鼓励种业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打造一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企业。探索紧密有效的种子组织链,打破单一的“企业+农户”产业链模式,建立“企业+村镇组织+产业联合体+种粮大户+农户”等新型合作组织,寻求多种有效组织模式,积极推进制种业组织化进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依托银川综保区、公铁物流园建立现代种业物流体系,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实现银川种子服务西北,保障种子应时到位。打通种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物流等组织机构间的壁垒,逐步形成有机整体,增强种子组织链运行。(责任单位:银川综保区、公铁物流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大种业产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优质粮食工程”建立的产后服务中心,支持企业配齐种子烘干、精选、包装、储存设施设备,不断健全制种产后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加强种业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落实属地责任,构建“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加强行政许可全过程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强化种子新品种权行政和司法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建立侵权纠纷案件办理机制,建立侵权案件协查联办平台和结果通报制度,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规范制种秩序,加大制种企业的资质审查,严禁企业抢挖他人已落实的制种基地,切实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做好稳扩面积、规范基地、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等制种产业相关工作,确保制种基地长期稳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种子生产供需监测预警体系,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种子生产面积、品种结构、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提高供种保障能力。深化品种管理制度改革,增加品种试验类型,充分利用先进生物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探索品种身份识别管理模式,实现品种身份快捷化、智能化查询。(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
三、组织领导
为统筹推进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成立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赵旭辉 银川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李全才 银川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技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融工作局、商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综保区、公铁物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市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才工作局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设在银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全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负责相关决策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撰写工作报告、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粮食种业发展对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种业工作的领导,建立现代种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粮食种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及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统筹推进我市现代粮食种业发展。
(二)强化责任,加大奖惩。各县(市)区、各部门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为种业发展铺路扫障,为企业壮大搭台出力。将种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监督,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按规定申报表彰一批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成绩显着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对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成效显着的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开展评估检查和考核评价。
(三)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大粮食种业政策宣传,探索组建种业创新联盟,联合开展育种、制(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新技术、新方法、新设施装备技术等种业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育繁推储加”一体化发展,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引导农民开展订单种植,形成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企业壮大、农民增收、种业发展的多赢格局。
附件:1.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工作任务清单
2.银川市粮食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度目标任务清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