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 640100-134/2020-00050 | 发布日期: | 2020-12-14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名 称: | 银川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客观掌握银川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近期市政府研究室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对全市各产业园区逐一走访调研。根据掌握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成果。
一、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发展稳步推进,经济建设主战场功能更加突出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发展示范区、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推进各类产业园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目前,经过培育壮大和整合优化,全市形成各类产业园区11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羊绒产业区块、循环经济产业区块、临港产业园>、银川军民融合产业园、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丝路经济园>、贺兰工业园、永宁工业园、银川苏银产业园、银川公铁物流园、银川商贸物流服务中心、银川综合保税区),其中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关村双创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丝路经济园>按照“一区多园”模式纳入银川高新区统一管理。各园区规模各异,发展各有侧重,产业分布形成分散与聚集相对交错格局。丝路经济园>丝路经济园>羊绒产业区块、循环经济产业区块、临港产业园>
总体而言,园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取得了一定发展和较好效益,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2019年银川经开区、银川高新区、银川综合保税区、贺兰工业园、永宁工业园、银川苏银产业园6家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8.8亿元,同比增长7.3%。各产业园区产业分布和规模状况如下表:
园区名称 | 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 | 企业总数 (个) | 规上/限上企业数量(个) | 主导产业 | 主导产业企业数量 (个) | 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 税收 (万元) |
经开区 | 44.89 | 9600 | 89 | 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以及互联网+现代服务业 | 工业企业385家、服务业企业452家 | 2977615 | 150000 |
高新区(羊绒产业区块、循环经济产业区块、临港产业园) | 18.91 | 262 | 28 | 羊绒产业再生资源产业食品产业 | 123 | 213757 | 20750 |
军民融合产业园 | 6.4 (一期) | 13 | 2 | “以无人装备和智能保障为核心、以网络信息安全和空间信息应用为支撑”的军民融合产业 | 9 | 164656 | 4034 |
阅海湾中央商务区 | 4.85 | 1980 | 3 | 服务业 | 1980 | 2300000 | 65100 |
中关村双创园 | 9.32 | 225 | 10 | 智慧信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生命健康 | 150 | 113000 | 1400 |
苏银产业园 | 53.62 | 42 | 7 | 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 | 15 | 285669 | 9461 |
综合保税区 | 4 | 396 | 1 | 现代纺织、黄金珠宝、裘皮加工、国际物流 | 25 | 4674.7 | 293 |
贺兰工业园 | 21.72 | 1053 | 65 | 现代纺织、现代服务业与精密制造、升级改造生物医药与精细化工 | 50 | 881712 | 125800 |
永宁工业园 | 25.03 | 247 | 41 | 装备制造、建筑及装饰材料 | 123 | 448616 | 11300 |
公铁物流园 | 13.79 | 24 | 0 | 物流服务 | 12 | 212052 | 3768 |
(二)管理体制持续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县(市)区和园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推进政府和园区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园区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制度保障。
一是管理机构完成整合优化。各产业园区作为银川市或县(市)区的派出机关,已全部实现“一个园区、一套班子”,完善了内设机构,选配了一批具有经济、工业、招商、环保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的领导干部到园区任职。各园区党工委书记由市级领导或县(市)区主要领导担任;银川高新区3个产业区块园区一把手均兼任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二是运行机制持续创新发展。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产业园区不断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和模式,聚集发展要素,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市场化运行方面。中关村双创园实施“园区+公司”运营模式,引进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创新中心,服务企业发展。银川经开区通过组建投资公司,由公司投资建设中轴智造小镇、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形成“园中园”,为招商项目提供标准租赁厂房,实现了招商项目“拎包入住”,既解决了部分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困难,基本建设周期过长的问题,也提高了项目及时投产达能的实效。同时,通过争取置换债券、搭建投融资平台、健全投资引导基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措施,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帮助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在招商引资方面。银川高新区立足园区现有主导产业,组建了现代纺织、循环经济等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园园协同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招商引资方式,实现精准招商。2020年1-8月,共谋划储备招商引资项目37个,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个,实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5亿元。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创新开展“展会招商+驻点招商+外出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政策招商”模式,同时落实园区“土地封闭管理”及“税收全额返还”政策,对在园区摘地建设的重资产企业给予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对在园区注册、入驻办公的轻资产企业给予房租减免政策,并对作出税收贡献的企业予以奖励,极大的提高了招商引资精准性和成功率。在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方面。银川经开区对标部门职能职责,以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为导向,完善了《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办法(暂行)》和《银川经开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和考核暂行办法》,聚焦主要经济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到人,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有力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形成了“凭本事吃饭”的良好意识和氛围。
三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市)区和园区对标对表《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市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赋权指导目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制,在进驻单位和事项上做“加法”,在审批环节和时限上做“减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银川经开区、综保区、高新区分别已承接国家级开发区权限37项,创新实施审批事项并联集成工作模式,建立“一口受理、集中审查、一网审批”的并联审批规程。苏银产业园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授权管理”模式,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用市审批服务管理局“2号公章”,以授权清单的形式承接了1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一揽子解决了机构设置、规划管理、职能权限、财税政策、土地管理和生产要素保障5个方面问题。
(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强化新兴产业培育,全市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奠定了转型发展的良好基础。银川经开区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战略新材料产业目标,推进以“单晶硅、石墨烯、工业蓝宝石”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集群企业14家,2019年实现产值104.5亿元;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目标,推进以“智、精、铸、数、工、电”为主导的小巨人、大河机床公司智能加工中心、共享铸钢公司大型铸钢件、舍弗勒公司高端精密轴承、巨能公司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2019年实现产值86.5亿元,同比增长29%。银川高新区完成中银绒业破产重组,引入新澳羊绒入驻经营,荣昌绒业、嘉源绒业两家羊绒企业正在顺利推进重组惠合,羊绒产业正在走出困境。在循环经济产业区块重点发展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5+1”产业,年交易各类资源200万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4万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0万台,已成为宁夏唯一、西北最大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临港产业园已成功引进蒙牛集团日产45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将通过优质奶源生产、液态奶加工、物流运输、包装销售一体化集群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顶尖的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丝路经济园)聚焦“六个示范园区”建设,凸显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吸引落户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类企业1061家,实现税收3.45亿元;打造互联网数字经济服务业,依托城市数据湖、智能体验中心、5G智慧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4个互联网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着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构建互联网服务、科技金融、智能服务、科研实验室等多种业态的智慧产业集群。中关村双创园创新“首都带首府”发展模式,注重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和葡萄酒产业发展新高地。公铁物流园完成海关监管区通关,加快构建“一港两线”(建设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优化提升国际货运班线,加快发展互联网+西部快线)发展格局,已签约入驻天津港集团、中铁联集、海尔集团、国药控股、新加坡丰树集团、新华物流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2020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实现税收2002万元。贺兰工业园乳制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酿酒业乘势而上,电气设备制造、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健康医药产业升级壮大,汽车销售名片更亮。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气更足
各园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咬定绿色发展不动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持续加强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新建、改扩建力度,产业园区自建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二是“僵尸”“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效果显着。以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整改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环境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增长双收益。2018年以来各园区累计出清“僵尸”4家,整顿“散乱污”企业1843家,淘汰落后产能157.9万吨。三是绿色创建成果明显。坚持以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创建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步伐。银川经开区聚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绿色产品研发、绿色工厂创建等方面,推动园区整体绿色发展,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时,针对企业制订了《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企业”培养及评选方法》,并对评选的“绿色企业”给与资金支持,激发了企业绿色发展动能。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创建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创建13种绿色设计产品;制定3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全市已建设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国家级绿色产品,11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五)园区党建水平不断提升
园区坚持把党建工作引领和服务企业发展相结合,以园区党工委和机关党支部为依托,狠抓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带动企业增强生产力和向心力。银川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现有基层党组织113个,党员18730人,设立机关和企业社会2个党委,机关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16个;企业和社会党委下辖非公基层组织党组织97个,园区企业成立党委1个、党总支6个、单独成立党支部85个,联合组建党支部5个,党员1520人,党组织覆盖率68.82%。阅海湾中央商务局结合园区工作实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党建模式,有效实施“党建+创城整改+扫黑除恶”等4个“党建+”项目,着力解决影响园区发展和企业反映强烈、干部职工关注关切的问题10个,有力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服务,目前,园区党工委现有基层党支部22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国企联合党支部1个、非公单建党支部14个、非公联合党支部7个(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家联合会),直管党员137名,党组织覆盖率达45%以上,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
二、园区转型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尚待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不足
全市11家产业园区中只有经开区、苏银产业园拥有独立的财权、事权,其他9家园区都属于市属或县(市)区属派出的“双重管理”性质单位,受到的管理约束多,独立决定事务的权力空间小,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还不够。人员方面。一是除银川经开区、苏银产业园以外,其他园区干部均由所在县(市)区任命、选派,园区没有人事任免权,精准选人用人有难度;二是干部交流调整少,特别是银川经开区干部与市直部门基本没有交流;三是干部身份问题,原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划转到高新区的干部为事业单位性质身份,因高新区为参公事业性质,该部分人员不能提拔使用,影响干部积极性。财政方面。银川经开区、苏银产业园为独立核算单位,中关村双创园尚未明确是银川市还是西夏区的报账单位,其他园区都属于所在县区的报账单位,园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保障不够及时充分,税收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政策执行不到位,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够。比如:中关村双创园因资金和薪酬制度依据问题,尚未开展员额制职工聘任工作,导致人员短缺、力量不足,“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公铁物流园因经费问题,2019年的职工考核奖励工资至今尚未发放,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税收全额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挂账严重,截止2020年10月银川市财政尚有“税收返还”26787万元、土地出让16287万元没有兑现。审批服务方面。虽然部分园区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贺兰工业园、公铁物流园、商贸物流服务中心等园区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相对滞后,尚未完全理顺与所在县区的关系,审批服务改革深度不够,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人员配备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派驻服务等手段还不够,尚未真正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公司化运行方面。各园区工作推进、成效参差不齐,大部分园区缺乏专业人才,在引进公司市场化运行方面有一定探索,但是深度不够,取得实际效果不明显。比如,贺兰工业园区虽然成立了中州投资发展(宁夏)有限公司,但具体参与园区建设运行不充分,作用发挥还不够;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仅承接中关村双创园创新中心运营工作,参与整个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管理还不够。园区招商引资方面。一是银川市尚未出台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各园区自行出台办法政策,甚至部分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协商决定,缺乏系统性。二是招商专业人才短缺,园区主要依靠行政人员外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等手段运用的不够。三是招商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招的承诺,轻视落的服务”问题,对引进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高质量服务意识不够,特别是落地后服务不到位不精准,对企业投资者造成一种“先热后冷”的失落感。凝聚合力方面。县(市)区政府及部门、市直部门在共同推动园区发展上默契不够、合力不足,园区普遍反映在协调工作上有难度,涉及到市、县(市)区两级部门的时候有“求人办事”的尴尬,甚至有的单位对涉及的事情漠不关心,推脱绕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债务化解压力较大
多年来,伴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自身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方面,产业园区虽初具规模,但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有一些短板,部分园区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为项目而建设,缺乏统一谋划和整体布局,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均未建设工业固废处理场,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较大离城市生活区较远的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缓慢,商业配套不完善,很难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需要。比如,经开区西区生活设施、公共交通配套不足,入园企业职工交通、住宿不便。军民融合产业园供暖问题未得到解决,企业生产所需蒸汽、暖气受到制约,不利于投产企业正常生产和招商项目落地,园区缺少住宿、餐饮、休闲等商业配套,对产业工人居住和生活影响较大,企业招人留人难,影响企业发展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厂房代建和运营投入等,导致园区积累了大量政府性债务,化解压力大。比如,经开区因基础设施、中轴智造小镇、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投入,目前限额内政府债务余额达12.6亿余元,隐形债务余额达4.4亿余元;军民融合产业园因政府类固定资产投入、如意厂房代建等支出,余额债务达10亿余元。
(三)顶层规划不够,园区间产业结构雷同、产业链条过短,综合竞争力不强
由于历史和顶层规划的原因,各园区产业初期发展处于无序状态,虽然2018年以来自治区、银川市在开发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顶层规划中明确了各园区的主导产业,但是未能根本改变园区产业结构问题。一是园区产业结构雷同问题比较严重。园区在发展中已经形成多个产业,在开发区整合优化时保留了多个主导产业,造成园区之间产业雷同,比如,经开区、贺兰工业园、永宁工业园主导产业均有装备制造;高新区、贺兰工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都涉及到纺织产业。既影响了专业园区的打造,也导致企业在招商中“多头谈判”,不利于特色生产要素集中优化配置,增加了园区和企业的综合投入。二是产业链过短,多处于价值链低端和供应链前端。园区企业关联度不强,聚集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多数园区的大部分企业之间是独立的,几个企业就是一个产业现象普遍,甚至一个企业就是一个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绝大部分企业上下游“两头在外”,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和供应链前端,大多数产品主要走向了工厂和工地,消费型终端产品欠缺。三是工业结构倚能倚重问题依然突出。全市传统产业(石油加工、煤炭、电力、化工)占到工业总量的73%,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今年受石化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中石油宁夏炼化、百川通、磐泰三家重点企业产值下降均超过两位数,中石油宁夏炼化一家企业下滑就下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近5个百分点。四是国际国内叫得响的领军产业、拳头产品较少。全市除舍弗勒、小巨人、共享铸造、隆基硅等屈指可数的知名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综合实力欠佳,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小,市场话语权不够,缺乏绝对优势,容易被替代替换。
(四)产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和环保压力的增大,产业发展面临的约束和瓶颈更加突出。首先,项目承载空间瓶颈凸显,工业用地资源日益紧缺,拆迁成本逐渐上升;其次,随着产业发展逐步多元,电力、天然气、水资源等能源资源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再次,企业贷款“难慢贵”问题普遍,产业基金和融资平台发展缓慢,“政银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另外,由于专业人才缺失、薪酬水平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因环保的刚性约束,一些园区的化工、生物发酵等支柱产业项目被限制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缓慢,被动转型压力大。比如,经开区、公铁物流园等园区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调整难度大,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经开区招商引资的多个项目需要产业基金的支持,但政府性产业基金门槛较高、规模较小,对实体经济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支持不足;永宁工业园因环保问题搬迁了多家园区支柱性生物制药类企业,新的产业培育尚未形成,目前园区最大的企业宁夏和瑞包装有限公司作年产值仅5亿元人民币,园区转型发展困难较多。
(五)人才短缺,创新能力和科技投入不足
随着产业的发展,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是,我市在这两方面的短板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园区综合管理人才短缺。目前各园区干部职工绝大部分为行政人员,缺乏把握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招商洽谈需要的高端专业综合人才,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影响聘用、引进的不多,特别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突出。二是企业高精尖科技人才短缺。虽然自治区、银川市出台了一些招才引智的政策,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力度还不够,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而且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落地,企业急需的高精尖人才、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科技创新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少、动能接续和发展后劲不足。2019年,我市29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50家,有研发活动的94家,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32%,71%的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为零。
三、转型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确定,银川作为黄河流域的首府城市,迎来了很大的机遇。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主动融入,推动全市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园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加大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针对园区管理与所在辖区政府不畅通、难协调和银川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有名无实等突出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特别是要理顺县(市)区与园园关系,杜绝九龙治水不利现象。更大力度剥离园区社会管理职能,让园区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经济发展。银川商贸物流服务中心布局松散,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园区形态,功能定位不准确,考核量化指标无法确定,从产业园区发展的角度看,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大,建议撤销园区机构,传统物流产业转移到贺兰工业园或公铁物流园,腾退更多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二是规范财税运行机制。明确园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对条件成熟的园区可变更为独立预算单位,资金由市财政保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探索实行税收留成和土地出让金封闭运行模式,让园区有更多的资金办更多的事。三是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以更大力度和决心探索园区建设、管理、服务、招商和运行市场化模式,建立完善“管委会+专业公司”开发运行模式,发挥第三方专业力量优势,鼓励园区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支持园区引入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开展合作,聚集更大的发展动力。四是稳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工资总额+全员聘任”管理模式,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绩定奖、绩效浮动”的原则,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论资排辈三个界限,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五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制,对涉及园区商事登记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园区需求和承接能力,授权园区办理,减少办事环节,真正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对重大项目要坚持做好“店小二”、当好“服务员”,展示不一样的“银川效率、银川速度、银川服务”,努力打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顽疾和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构建清亲政商关系,加大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关爱力度,激发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和企业家发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
(二)夯实园区发展基础,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高质量园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整合财政资金投向,加大各级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向园区倾斜力度,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低成本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鼓励政策性、开放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园区要发挥土地增值效益,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打造产业经济发展新高地。二是集约节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要求,推动产业园区以挖潜求发展,向存量要增量。强化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把控招商引资新项目能耗、单位产出、科技含量等指标,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综合效益等指标权重,坚决杜绝引入不符合产业园区规划主导产业定位的项目,重点推动有经济实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的优质项目优先发展。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对圈而未建、落后淘汰、产能低下、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依法依规腾退收回,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发展前景较好,确实没有建设用地指标的园区,依法调整建设用地指标,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园区之间整合利用。三是注重人才培育,汇集更多智慧与力量。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规划,出台并严格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积极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平台,着力打造“海归小镇”,释放吸引效应,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结合重大项目和重点研究平台,汇聚一批顶尖人才、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同时,要加强与本土高校合作,围绕产业开发设置特色专业,培养更多本土产业人才。四是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园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产学研模式,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为抓手,畅通科技成果发现、孵化、产业化全过程。强化区域、行业交流合作,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战略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创新发展格局。五是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产业基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采取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多种市场方式,支持园区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培育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构建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六是坚持绿色理念,狠抓绿色园区创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强化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构建发展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园区工业固废处理厂建设,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支持产废、利废企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培育和扶持一批技术先进、利废能力强、具有带动作用的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深入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创建活动,构建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三)瞄准优势产业,奋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找准定位,做好长远规划。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四化”要求,围绕自治区确定的九大产业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产业”,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全市和各园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研究,围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再生资源等重点产业,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摸清上下游、左右链以及衍生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情况,找准症结,明确思路,围绕产业链的高端、技术链的尖端、价值链的顶端,着眼谋划储备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前瞻性战略布局,切实打造全链条产业运营生态圈。按照融合化发展思路,要尽快研究“银川依托宁东发展形成的宁东—滨河(苏银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灵武临港产业园)与宁东—灵武马家滩—吴忠太阳山”两条产业带,从空间上更好的布局产业发展。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帮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兴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打造产业发展聚集地,争取培育一批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和“ 独角兽”企业。三是抢抓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紧扣西部大开发、“新基建”、国内大循环等战略机遇和工业强基等重大专项,充实完善“十四五”重点项目库,谋划、包装并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引领性和示范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夯实产业基础。例如,银川经开区要发挥国家“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平台作用,支持力成电器、共享磨具、小巨人机床、巨能机器人等自身拥有比较完善研发机构和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升级版”的银川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中能风电、银和新能源、汉尧石墨烯、天通蓝宝石、银川隆基硅等企业,通过提增量、 扩存量、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高端延伸,形成银川独具特色的半导体、石墨烯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西北轴承、舍弗勒等拥有先进适用技术和较强研发攻关能力的专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分工集智走高端、耦合抱团打市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构筑起具有较强产业配套能力和全产业链的产业高地。
(四)加速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
加快编制《银川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为企业迈向高端发展赋能。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启动“百家企业会诊”活动,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中国建材(银川)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科云西部云基地、新松机器人制造产业园、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园、物美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打造一批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发挥中关村双创园、经开区、IBI育成中心、互联网企业聚集和科技创新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培育一批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和能级,创新发展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加强统筹领导,凝聚园区发展合力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引领全市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挥领导作用,逐级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督促相关县(市)区党委、园区党工委扛起主体责任,各主要领导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重大项目要亲自推动,重要问题要亲自解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过硬作风推动园区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快建立园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园区、市直各部门定期听取园区发展情况,问诊把脉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倒逼相关部门直面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市直相关部门要主动站在全市发展的高度,梳理完善现有政策体系,确保各园区在政策执行上有依据有标准。一要立足各园区现有产业实际,对照主导产业,继续细化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确保园区项目突出特色、各有侧重,逐渐改变产业雷同、链条过短的不利情况,推动产业聚集,助力园区精细化发展。二要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税收返还、人才引进等政策,并督促抓好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园区承诺的都能兑现,企业该享受的都能享受,进一步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力。三要实施精准招商,转变招商理念,强化市级统筹,建立市级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和招商引资分成制度,对于园区之间相互竞争的招商项目,由联席会议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园区基础和产业集群情况,综合决定落户的园区,并协议商讨招商引资资金、税收等分成比例,有效化解无序竞争、多头谈判、产业同质化等问题。四是优化指标体系,科学精准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在差异化考核、科学精准考核上做文章。目前全市产业园区按产业类型划分成工业类、服务业类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考核指标要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当前发展的基础,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