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其他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委办公室>市委(办)文件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6505/2022-00039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委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5-26 |
责任部门: |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2-05-26 |
名 称: |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 ||
『图文解读』 |
图解: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 |
||
『视频解读』 |
视频解读: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
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室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做强做大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奋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夯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产业基础,加快打造引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府引擎,立足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依托,项目为牵引,企业为支撑,创新为动力,产业链为重点,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八大工程,加快构建以“三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二)发展方向。新材料产业。聚焦光伏材料、大尺寸硅材料、工业蓝宝石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着力解决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配套能力和下游产业链延伸问题,推动形成材料、部件、装备等完整产业链。大幅提高切片和电池规模,补齐组件缺项,完善配套产业。工业蓝宝石材料不断向下游切磨抛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加快推动大尺寸半导体和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完善石英坩埚、硅部件等配套环节。加快引进隔膜、电芯等电池核心配套产业,逐步实现中高端产品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引领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新能源产业。聚焦新能源发电、光伏电池、风机制造、氢能、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打造灵武市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推动“光伏+农、牧、渔互补模式”、老旧风机“以大代小、以新换旧”更新改造、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鼓励重点风机制造企业融入国内风机产业链条,推进电化学、物理储能、电磁储能等新型储能发展,实现光伏、储能电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系统融合。探索开展光伏制氢、多能互补耦合制氢、新能源离网制氢等氢能发展模式,推广天然气掺氢、氢燃料电池等示范项目,推进氢能重卡、氢能公交等场景应用。
新食品产业。聚焦高端奶产业、优质葡萄酒、枸杞精深加工、粮油精细加工等领域,做优做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黄金奶源带”支撑作用,支持国内乳业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灵武市白土岗乡现代化养殖基地,跨县区布局建设蒙牛银川乳业产业园,建成百亿级奶产业集群。推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序增加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重点形成贺兰县金山、西夏区镇北堡、永宁县玉泉营-黄羊滩、闽宁镇四个酒庄集群。依托贺兰工业园,打造新食品加工产业区,建成100亿级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紧抓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扩大高端产品销售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4年力争“三新”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初步建成“两都四基地”。
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培育1-2个年产值200亿元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3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健全,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打造“中国新硅都”。
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900万千瓦,配套储能规模达到600MW/1600MWh以上,新能源发电量超过120亿千瓦时,新能源消费比重明显提高,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助力自治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区。
新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新食品加工领域规上企业达到50家,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高端奶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项目牵动工程。树立“产业为要、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深入推进产业项目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做好各类要素保障,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推进宝丰100GWh电池及储能集装项目、蒙牛奶业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力促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中钢2万吨特种石墨等项目早日达产。抢抓畅通国内大循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能源结构调整改革等重大机遇,高水平谋划实施调结构、强动能、增后劲的“三新”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工程。聚焦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服务,从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保障头部企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畅通销售链,构建技术链,保证人才链,形成域内链条循环,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发展“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培育升规入库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家,“三新”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00家。
(三)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园区规划布局,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充分利用规模化集聚效应,助力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深化园区改革,加快“腾笼换鸟”节奏,清理低效和闲置用地,积极引导“三新”产业向重点园区汇聚,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高质量建设银川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基地、光伏研发制造基地,苏银产业园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灵武市乳业产业园、高端液态奶加工基地,贺兰工业园新食品加工产业园,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四大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加快结构改造,围绕重点领域“卡脖子”和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专项攻关,从调结构、转方式上全面破局。加快智能改造,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完成“三新”企业智能化诊断50家,80%以上“三新”规上企业达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准。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技术改造,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每年实施技改项目20个以上。加快绿色改造,创建“绿电园区”试点,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完善“三新”产业能耗双控制度,保障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分批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实施产业融合共进工程。着力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共进,探索“一体两翼”共进模式,以二产为主体,一产、三产为两翼,全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密切产业链利益联结,补齐产业链上游短板,有序延伸配套产业链条,补强产业链下游环节,推动产业链有序高效延伸,打造1-2个休闲牧业示范点、推广体验式观光酒庄项目、开发观光式产业项目、“光伏+”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规划、咨询、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后市场运维服务企业。
(六)实施招商扩量提速工程。强化项目招引,完善产业链、技术链、供需链、招商链图谱,明确招商引资重点和方向,实施市级领导挂帅出征链长制,聘请“银川市工业招商大使”,创新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的招商格局,采取“以商招商、联盟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三新”全产业链企业。强化交流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新技术博览会、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国糖酒会、广交会等国内外交流活动,促进我市优势企业和产品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力争每年实施10个投资十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配套水平。
(七)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链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围绕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强化平台创新,用好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鼓励引导企业与区外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开展合作,联合或自主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支持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搞研究、出成果、落项目、促产业方面的牵头和推动作用,实施一批成果转化应用项目,逐步实现“三新”产业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5%的目标。
(八)实施人才金融助力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整合优化人才招引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人才发展计划,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全职或柔性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力争培养引进“三新”产业研发人才及高级管理人员100名以上,培养5个以上创新团队。加大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银川市产才融合政策意见,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国内外院校,与本地院校共建产业技术学院,鼓励市管职业学院和公共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定制化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区外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围绕产业需求,开设市场化、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蓝领学校,培养高水平的产业工人。
加大产业融资支持力度,用好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发挥银政企对接会和财政存款竞争存储机制作用,引导信贷资源向“三新”产业倾斜,扩大中长期贷款规模。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票据、应收账款、订单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力拓展市属金融企业基金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保理、小额贷款及助贷等业务,全力保障产业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开展股改、新三板挂牌、上市等融资活动,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确保三年内新增“三新”产业上市企业2-3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包抓重点产业工作机制作用,强化统一领导,建立“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由“三新”产业包抓牵头部门负责,全面推进八大工程,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优化资金支持。市财政统筹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项目、平台、人才等一体化配置,通过“前引导+后支持”、“揭榜挂帅”、贷款贴息等方式,全面支持“三新”产业领域企业实施一批成效显着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保障要素供应。强化“三新”产业企业及重点项目用地、用能、用水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完善土地多方式供应、弹性供应政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三新”产业倾斜。落实自治区绿色用能政策,提高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新能源用电比例。
(四)完善督导考核。建立督查落实机制,“三新”产业牵头包抓部门配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开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工作协同等督查督办,推进工作任务落实。对工作成效显着的县(市)区、园区和有关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敷衍懈怠、未完成目标的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1.银川市“三新”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任务清单
2.银川市“三新”产业重点项目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