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29日,自治区党委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银川市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并于2021年9月3日反馈了督察意见。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关于公开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及定期报送整改进展情况的函》(宁环督办函〔2021〕28号)要求,现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整改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强化思想引领,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银川市始终把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和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开展广泛发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动员全市上下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重要性。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把督察整改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整改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盯不放,常态化督导推动。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督察整改作出全面部署,研究解决整改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实效。加强组织领导,由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承担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为本级、本部门推动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后,围绕反馈问题第一时间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制定《银川市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对29项反馈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由市领导亲自包抓督办。围绕《整改方案》,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主动作为,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各包抓市领导严格落实督办包抓职责,积极深入一线研究整改工作,紧盯整改重点难点问题,协调督促加快整改进度。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整改中的难点问题,凝聚整改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抓整改、齐心协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督促检查,加快整改进度。坚持把督促检查贯彻至整改工作全过程,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指导,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开展现场督查,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专门的督查专员办,抽调骨干力量,配齐配强人员队伍,强化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针对反馈问题整改,集中开展专项督查6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缓慢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并报告,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积极开展督查,及时通报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跟踪问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效,共整治完成“散乱污”企业80家。强化VOCs和NOx协同减排,实施15个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完成瀛海天琛、赛马水泥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对全市26家重点VOCS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综合治理。强化燃煤锅炉整治,拆除燃煤锅炉7台,实施“煤改电”“煤改气”21台,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45台,补助资金1793.49万元。在主要通行路段增设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5个,移动遥测车辆19万辆。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充分发挥“热点网格”视频监控作用,对全市建筑工地、堆土渣土、裸露地面等扬尘污染源进行全面摸排整治,严控秸秆等废弃物焚烧。
(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提质增效,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进程,建成运行第一再生水厂,加快建设苏银产业园再生水回用项目。扎实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入河排污口“一本帐”。发挥环境质量改善的刚性约束作用,每月通报各考核断面监测情况,对水质未达到考核目标的县(市)区实施预警,以水质结果倒逼县(市)区落实水环境治理责任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三)加快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管控,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筛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风险评估,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积极争取5633万元实施11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项目。截至目前,银川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高于55%,达到自治区考核目标要求。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固危废监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印发《银川市农药使用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银川市化肥使用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评价技术体系支撑,顺利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任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格执行重金属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放指标,深化“清废行动”,提高工业企业内部利用废弃物水平和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48.2%,均达到自治区考核要求。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先行区示范市建设
(一)优化结构,在绿色发展上激发新动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颁发全区首家葡萄酒产业用地不动产权证书,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92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3%。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6家,获评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
(二)植绿增效,在生态修复上焕发新生机。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不断加快生态一体化修复。修复退化草原2万余亩,完成营造林14.92万亩,建成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级重要湿地12处,植树造林44.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68%,居西北省会城市之首,城区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大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三)创新发展,在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以交易改革开路、以建章立制开题、以创新引领开局,统筹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碳排放权改革等工作;率先在沿黄城市中以立法形式设立“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西夏区镇北堡镇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宁夏排污权二级市场首单交易在我市“落槌”,西夏热电在全国碳市场完成全区首笔大宗碳配额交易。
(四)严管重治,在生态监管上取得新成效。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分58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持续开展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清废行动”、露天矿山环境整治、“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2021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500人次,检查企业7428家次,下达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72份,办理《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5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起,共收缴入库罚款金额600万元。